强化事后应变处理 将恶意余毒清理殆尽
思科(Cisco)CEOJohn Chambers曾经说过,全世界仅有两种类型的企业,一种是自知已经遭入侵,另一种同样也遭到入侵,但却浑然不觉。这段话相当传神,完全契合今时今日的企业网安现况,也就是任何企业都必定会遭受恶意攻击,想做到100%安全,等同于不可能的任务。
既然如此,企业还应该一如过往,将网安防御重心悉数摆在「预防」之上?台湾思科系统安全事业部产品经理郭旭杰期期以为不可,他认为预防固然重要,但另外还需要补强修正措施,讲白了就是假定自己一定免不了遭受攻击,等于人人都会生病,如果这是难以扭转的宿命,那麽紧接着应当执行的要务,便是设法在最短时间内对症下药解除病万亿,让自己恢复健康。
只可惜,一些为企业所熟知的网安防护系统,不管是防火墙、防毒软件、入侵防御系统,甚或是时下最热门的APT防御方案,通通都落在「预防」框架之内,如果将此对应到黑客攻击的生命周期,正好处在「攻击前」(Before)、「攻击中」(During)等阶段,等于是在这些阶段与黑客一次定输赢,及早将黑客拒于企业门户之外,以发挥「预防重于治疗」妙效;此类做法,并不能说有所不对,但却百密一疏,意即如果黑客运用新颖的攻击手段,因而闯关成功,那麽企业尔后岂不面临永无止境的祸患?
遭受攻击成常态 企业须建立事后救援机制
「企业必须建构新的网安模型,除了Before、During,也要针对『攻击后』(After)有所防范,」郭旭杰说,有关这道「After」防护机制,必须具备两个重要能力,其一是知道何时被攻击成功,其二是可有效引导用户解除攻击成功后的所有危害。
为何需要大费周章扩建网安架构?郭旭杰指出,主要理由有二,首先,每一家企业都有装防毒软件,但所有防毒软件厂商提供的病毒码加总,不过2,000万支,但目前单指已知的恶意软件(还不包括未知)即超过1亿种,由此可见攻守双方之间实力悬殊,既然如此,企业怎能放心坚信其防护工具,一定100%可以抵档得了黑客的进犯?
其次,黑客发展恶意程序并非儿戏,其间也有十分严谨的QA程序,务求所有防护工具都无从识别其踪迹,才会正式启动,所以企业遭受恶意攻击得逞,是很难必免的事情,因此必须倚靠「攻击后」的防护机制,赶紧还原整个攻击事件的原貌,掌握其感染扩散的所有范围,尽速施展补救之道。
有监于此,思科不再固守于长期沿用的单点防护架构,进而针对Before、During、After等完整生命周期角度,重新展开Security Model布局规划,终至打造了全新的进阶恶意程序防护(Advanced Malware Protection;AMP)解决方案。
郭旭杰表示,时至今日,多数黑客已大量援引云端技术增强攻击力道,既然如此,防护厂商亦有必要比照办理,因此思科不断汇集攻击信息形成庞大的云端数据库,为AMP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后盾。据悉,思科在全球各地共计部署了多达160万个传感器,以电子邮件为例,每日监测的邮件流量,即占了全球的35%比重,显见其可供分析样本部位极为壮观。
藉由回溯分析 完整还原攻击事件全貌
至于AMP系统本身的重点功能,大致包含两个主轴,一是「一次性侦测」的功能,包含了档案名智库和沙箱分析等等技术,可提供客户在预防已知及未知恶意程序的能力,但是「一次性侦测」的技术并没有百分之百,因此,AMP也提供「回溯分析」的功能,此即为网安业界罕见技术,则是弥补「一次性侦测」技术的不足。
郭旭杰进一步说明,回溯分析与一次性侦测两者之间的最大差异,便在于持续性。举例来说,一个月前,一项当时还不为世人所知的新式攻击,悄然潜进某企业,但一个月后,其相关特徵码已被公诸于世,这时企业回头过问防毒软件或沙箱,此恶意程序究竟何时进入?进入后的扩散路径为何?
不管防毒软件、沙箱都必然无法给出答案;反观AMP回溯分析机制,针对每一个进入企业内网的档案,都会给予唯一的SHA-256数值,此后不管这个档案如何变种,或者多少用户接触这个档案,任何行为轨迹都会留下完整纪录。
于是乎,只要恶意程序从未知变为已知,AMP即可根据时间轴倒带还原,把第一支挟带此恶意程序的档案何时进入企业,谁是第一个遭受感染者,之后又透过网络芳邻传递给哪些同仁,而到了其余同仁的电脑后,是否再繁衍出其他后门,凡此种种,所有情节通通完整呈现;如此一来,企业IT管理者即可将有问题的端点通通一网打尽,继而采取隔离或封锁等处置措施,确使该恶意活动的所有桩脚一一被拔除殆尽,完全不留伏笔,日后也不会死灰复燃。
据悉,迄今无论已经布建思科邮件安全、Web安全、端点安全、网络安全或IPS等设备的企业用户,皆可透过既有设备基础加装AMP,据此补足事后应变处理的能量,如果不想这麽做,也可独立部署AMP闸道器。无论选择哪条途径,都有助于填补企业在于事后发现与修正问题的缺口。
- 掌握正确防护概念 拟定制胜的网安策略
- 强化移动设备安全 慎防机密数据外泄
- 透过多层式防御 瓦解DDoS攻击威胁
- 善尽特权帐号管理 清除最大网安祸首
- 凭藉自动检测机制 清理开源安全漏洞
- 网络正规化与端点安全 有助强化企业网安体质
- 隐藏关键目标 将网安防护推向新境界
- 建立网安联防 内外兼顾低御恶意威胁
- 以COBIT 5基底 建立企业IT治理架构
- 管制移动设备与云端 大幅减轻泄密风险
- 善用巨量数据 理解恶意攻击的前因后果
- 做好防范与管理 避免移动设备成为网安隐忧
- 强化事后应变处理 将恶意余毒清理殆尽
- 以Honeynet汇集大数据 紧盯网安威胁趋势演进
- 善用云端网安服务 迎战APT/DDoS目标式攻击
- 凭藉加密式云端 建立安全的协同设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