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服务化 生产国际化 研制一体化的制造业e化趋势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6
华邦
DForum1021

制造服务化 生产国际化 研制一体化的制造业e化趋势

  • DigiTimes企划

台湾制造业的实力虽然全球有目共睹,但面临制造服务化、生产国际化、研制一体化的趋势,未来势必得要透过e化提升竞争力。
台湾制造业的实力虽然全球有目共睹,但面临制造服务化、生产国际化、研制一体化的趋势,未来势必得要透过e化提升竞争力。

长久以来,IT 部门一直是制造业协助解决问题的支持单位,包括微软、IBM及IDC等公司研究指出,企业花费在简单操作及维护方面的开支,占到其IT预算的七到九成,相较之下,发展创新系统的比例就偏低。。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企业IT专案超出预算,且不能按计划完成。

但微软指出,制造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一大特性,就是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制造流程或业务模式,以致于IT应用及环境亦大不相同。因此,每当制造业面临结构性的改变,必须由台湾出走到世界各地时,企业IT也必须设法开发全新的应用。

提升价值的制造服务管理

近几年来,对制造业影响最大的经营模式趋势变化,莫过于「制造服务化」,管理大师许士军教授甚至喊出「所有产业最后都是服务业」。制造服务化的趋势,主要是受到全球化与ICT技术发展的影响,导致制造价值链国际化,尤其是中国等新兴国家在制造方面的低成本诱因,吸引不少本土制造业外移,使得留在本国的制造业必须思考转型与重新定位的问题,除了透过技术创新创造价值外,利用服务加值制造,也成为许多制造业转型的方向。

由于制造服务化强调以顾客为主(Customer-focus)和交易组合(Bundle)等概念,结合产品、服务、支持、知识和自助服务,而服务为最重要的元素。制造业者必须跳脱传统以产品价格、功能性来区隔价值差异的思维模式,如何有效的连结客户、上下游厂商,正确掌握全球消费趋势,建立弹性、高效能的制造流程及运作模式,变成为制造业e化的重要课题。

微软指出,建立共通的平台,正是彰显制造业e 化效益的第一步。透过商业流程管理(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借此串连及整合企业内部的数据库、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等系统,进而扩大连结客户端及上下游厂商的 e 化系统。换言之,企业内外部的异质平台及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必须能在共通的平台相互运作及对话,才能让制造流程在正确的时间,藉由正确的作业流程,把正确的数据传送给正确的人。

掌握全球布局的生产管理

但面对全球市场的瞬息外变,环保法规趋于严格,贸易保护的壁垒重重,制造业仍很难不去面对国际化的课题。但微软指出,国际化带来的课题相当复杂,包括当地人力的转化及使用、国际管理模式(集权、分权、授权)的选择等,其中首当其冲的课题,就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全球布局。

台湾设计?海外生产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台湾制造业的全球化重要策略,各国当地的法令条文或国际性的环保绿能规章,都将影响企业在生产制造的相关作业。因此,理想的IT布署策略,必须要能迅速跟上各国的环保规范,甚至进一步影响企业IT的设计架构,如服务器虚拟化(Server Virtualization)、节能策略布署等,以协助企业打造绿色 IT,有效节省所需能源。

除了克服生产地的法令规范,制造业还需要面对海外据点扩张所带来的「三通」挑战,也就是通电话、通邮件与实时通的整合通讯,企业可藉由协同合作暨整合通讯(Unified Communication & Collaboration)方案,运用各种标准化的虚拟工具,大幅降低实体会议及差旅费用,以及削减通讯与管理的成本,并达到减碳的目的。

微软指出,迈向国际化的制造业必须同时兼顾法制标准化、生产绿能化、通讯整合化三大目标,整合既有的 IT 投资,方可克服海外据点营运IT 设备及基础架构的落差与障碍。

结合制造与研发的创新管理

然而,不管是制造服务化或全球化,都代表制造业都不能再将制造流程管理,单纯的看成制造产品而已。尤其是台湾制造业的营收虽然不断成长,但平均获利却不断下滑,如何藉由创新结合制造优势,更是制造业e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因此,制造及研发的流程及管理,应该要设法加以整合,一方面整合非组织化的数据并转化为知识,另一方面则透过最佳实务来强化创新的执行效率。但微软指面对生产制造单位已采用 ERP、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等对应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现况,许多制造业的研发单位,却多半靠 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这种偏向产品开发周期的文件管理系统与生产线联系,却忽略了新产品开发的专案管理效益。

微软指出,随着竞争压力增高,有效加强研发专案的管理,将会增加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透过专案管理,才能协同管理每一个专案的相关人、机、料及时程,提供往后专案改善的基础,也让新人能透过这项平台,快速了解如何建立专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