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企业隐形成本 方能提昇竞争力
许多企业无不希望能透过e化来提升竞争力,但一等一科技总经理梁家彰指出,其实企业e化可以分为两块,通常企业会先导入「数字e化」,包括进销存、人事薪资、财务会计、生产管理等系统,但其实这些系统都属于「事后管理」,真正占据最多信息的系统,如信息、工作/流程、沟通、知识管理等,因为看似跟钱无关,很少有企业导入。
梁家彰指出,如果非结构化数据管不好,「隐形成本」不断增加,最终还是会让看得见的数字不会太好看。所谓的隐形成本,就是在报表里看不到的成本,如人员异动时,没有报表会显示人员异动多少位,损失或获利多少钱,顶多只有薪资变动,但很多成本看不到。梁家彰指出,如新进人员因为尝试错误次数较资深员工多,而导致既有客户满意度降低,进而导致业务损失时,就不会有任何报表显示这方面的问题。
其他跟人员异动有关的隐形成本,还包括工作交接不确实,导致档案损失、客诉不断,新进人员由于至少要两个月以上的教育训练及尝试错误,才能让工作上手,这段时间也可能会让客户满意度下降。
此外,信息不一致或沟通不良,也会造成隐形成本的提高,如售价或外包成本异动、客诉处理,一旦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除了延误决策时机,也会无法有效监督,而且工作认知不同时,不但会导致重复工作,影响效率,更可能会造成内部冲突,形成内耗,也会造成成本上的损失。
第三种隐形成本是工作流程混乱。梁家彰指出,很多企业的工作流程甚至可能会因为天候因素,而造成不同的规划,或是因为不同的主管要求,而有不同的作法,这种因人设事的工作流程设计,不易交接,更会导致执行效率的问题。
最后一种隐形成本是企业反应速度太慢。梁家彰表示,客诉处理如果没有人理会,或是没有人将问题送达到应该处理的人手上,就会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客户忠诚度自然也会跟着下降,此时竞争对手只要价格比较低,客户就可能因此离开,企业如果想要避免落入这种红海竞争的状况,就得设法改善隐形成本的问题。
梁家彰强调,隐形成本的问题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尤其大,因为中小企业人力有限,没有足够的代理人制度,一旦出现人力问题,往往等于是整个部门出问题。因此,为了解决隐形成本的问题,梁家彰提出四个管理方向:工作、沟通、信息及知识,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梁家彰强调,工作管理的关键,应该是在工作的过程可以随时监督,而不是等会议报告时才检讨,届时很可能只有寻求补救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工作管理必须依照属性、成员等因素的不同,用不同的方式来管理。如主管交办时,信息传递要能同时交办很多位员工,还可以让员工回报,同时要让主管有能力审核及追踪,而不是员工认为完成就完成。
至于会议待办事项,因为会议成员可能会彼此查询沟通,属于多点对多点,就不能用E-mail沟通,因为要找到信息完整且一致的E-mail会有困难,此时就需要开发专门的平台来处理。此外,专案任务则因为有阶层性,不同的阶段负责人需要回报及查询的对象不一样,也需要专门的平台来管理。
沟通管理也必须因为性质、方式及期待结果的不同,而用不一样的方式沟通。如会议管理重视的是徵询、邀约、变更、记录及追踪;而ISO自评表、绩效考核、考试评量、成果验收、团购等意向调查,则可用问卷管理;实时沟通可以提升员工的反应力,或是沟通对象不在时,透过留言方式管理;讨论区特别适用于月报/周报、客服/客诉处理、客户查询商机追踪,因为所有的报告内容、讨论过程、时间记录,都可以留下完整记录。
至于信息管理,梁家彰建议企业可按照重要性及急迫性来管理,然后用行事历来汇整。重要又急迫的用简讯,重要性高但不急迫的用公告,不重要又不急迫就用E-mail,以避免因为垃圾邮件过多而导致误删或没注意到的问题。
知识管理的重点,不只是管理一份份的文件而已,而是在于不能因为人员流动,而造成知识流失。梁家彰认为,企业首先要有知识库作为平台,而且要有很方便的查找功能、分类要做好,人员才会乐于使用。
因为,知识要产生力量,必须要看分享的次数,而非知识是否存在。因此知识管理从收集、存放到分享,必须要有完整的管理模式,如ISO文件管理,就包括文件审核、版本控管、多维度查询、存取及安全控管,才能让知识得以分享,许多管理问题也能因此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