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云下整合移动通讯之商业智能平台
在Gartner提出的2012年CIO十大科技要务中,分析和商业智能(BI)从2011年的第5名一举跃上第一名,加上第二名的移动科技及第三名的云端运算,可以看出企业对于如何建立一个私有云下整合移动通讯之商业智能平台的重视度。
凌通科技信息管理部经理周贤良指出,所谓的云端架构,至少包含运算(Computing)、存储(Storage)、网络(Networking)及应用(AP)四个部分。其中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有关虚拟化的导入。目前凌通导入的虚拟化程序包括VMware vSphere、Microsoft Hyper-V及Citrix Xen,主要是看实际的OS层及AP层的相关应用,分别导入到适合的平台上,可以节省授权费用、同时还能考量数据转移等需求。
至于存储层(Unified Storage)规划,则是着眼于如何快速的复制一些环境,包括开发及测试的验证,如果灾害发生,还可以快速的转移不同的虚拟化环境,不管是对内的员工或对外的客户,都可以保障相关服务的稳定。
但如果要整合通讯服务,周贤良指出,企业IT可能得要自己努力,考量要建立哪些环境、适合线上同步的工具有哪些等。需要建立的领域包括通讯,如MVPN/IP-PBX/SkypeOut/UMS;邮件,如E-Mail/Office Doc/FAX/留言;签核,如简易签核/简讯签核/垃圾邮件放行;视讯,如Polycom/WebEX;实时通讯,如Line/Skype/MSN等。
周贤良指出,由于凌通科技有70%的员工经常到国外出差,国外的网络环境不见得跟企业内部或台湾通讯环境一样好,如移动宽频可能就没有3G环境,如果期待打电话能做到直拨同仁的分机号码,就可以找到同仁,一般的交换机不管是类比或数码都很难做到,所以一定要跟运营商合作,如MVPN,透过运营商提供群组服务,让群组内的成员可以进行号码Mapping,只需要记得分机表,拨打简单的代表号,就可以很快找到该找的人,还可以因此保护隐私。
选择电信系统应用的优点,包括与台湾互拨时,因为是用数码转换,语音品质优良;对出差人员而言,除了可节费拨台湾外线外,拨回台湾也更便利,而在台湾也可用手机节费直拨外点分机。此外,传真及语音留言可改用Mail方式接收,减少重要传真与电话遗失漏接。系统扩充也较容易且稳定。
周贤良指出,移动通讯的应用必须考量手机显示屏幕大小,如要做好简易签核,可能只能设计核可及驳回两个选项,垃圾邮件的放行,也只能简单的用核取方块来筛选,如果需要比较详细的信息或选择,就得另外设计。
许多应用界面惯用的Web化,也未必适合移动平台,周贤良建议用Citrix-AD帐号加凭证,使用者只要输入帐号及口令,只要网络状况正常,登录过程不用3秒钟,而且主画面也都可以图示化,操作相当便利,还可以随使用者需求自行调整,因为,使用者的观感非常重要,只要太慢或操作太复杂,可能就不想用了。
至于要与BI结合,对IT人员更是挑战。周贤良指出,BI往往是IT人员的恶梦,在国外投资建设BI的企业,有60%~70%以失败告终,主因包括产生的数字不正确、需要人工作业调整,提供信息不够实时等,更重要的是,建置BI需要时间,时间可能长达一年,检讨的压力很大。
为了能让BI发挥如期的效能,周贤良指出,BI必须能够让企业了解过去、调整现在及决策未来。此外,就凌通科技身处的产业领域而言,BI要考虑的范围还包括SCM+ERP+CRM,如上游厂包括晶圆厂及封测厂,下游则有代理商、开发商及制造商,包括开发过程的联系、会议及开发数据的沟通,都属于BI要纳入的范围。
除了前述的B2B部分外,BI建置也要考量终端使用者的需求,如高端主管、业务、工程、常驻厂商,由于每个人需要的都不太一样,如高端主管重视的是如何判断及决策管理;分析人员重视的是查询分析及比较趋势;信息人员看重的是报表设计及管理维护,建置过程要设法照顾到各层级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周贤良强调,建置BI的步骤,一定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需要多少人、多少费用,都要做好规划,而且可以定期报告。通常第一阶段因为会先建立数据库,只要数据实时、准确,比较容易看到成效,但第二阶段针对具体业务难题和目标,做更多的分析应用时,就会比较困难,因为会涉及跨部门协调,为了说服使用者接受,可以用第一阶段的成果作为证明,第三阶段则是回头检视及持续改善,可以让不同的单位参考其他单位的作法,设法寻求完全自动化和避免人工作业的目标,而移动BI的价值,则是可让随身携带BI,提升执行力及应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