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数据中心 落实云端平台基础架构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1
CEVA
Security Summit

虚拟数据中心 落实云端平台基础架构

  • DIGITIMES企划

精云科技 策略长暨工程副总经理 戴宗麟
精云科技 策略长暨工程副总经理 戴宗麟

精云科技策略长暨工程副总经理戴宗麟指出,随着市场上统合通讯、灾难复原、档案分享、网络市集、联网电视、家庭/建筑保全、移动VOIP、在线医疗服务…等大量变化多端的SaaS应用服务相继出现,现在云端运算平台所面对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除了要提供满足人们生活娱乐、移动存取、社交网络、App Store及系统发展/测试…等规模日益庞大的多样化功能外,还有跨不同云端之间的互动流程需要处理。」而在此一趋势发展下,人们也开始对于云端平台的IaaS、PaaS/Middleware产生各种差异甚钜的需求,并导致云端管理成本与复杂度增加,因此如何建构可符合现在环境要求的单一良好云端平台基础架构,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议题。

举传统所谓的「媒体云」之基础架构为例,戴宗麟认为,现在有许多业者会因应媒体播放、移动应用存取/App Store,以及系统开发与测试…等服务项目不同的IaaS、PaaS需求,而建构一套套独立运作的云端基础架构平台加以因应,造成其彼此之间资源无法互相交流及共享的问题。「无论是在资本支出亦或是营运费用方面,这种做法都会让成本大幅度地增加。」戴宗麟强调,这不仅容易使媒体云无法有效调整IT资源分配状况以提高利用率,日后当运算需求成长时,平台在资源扩充性方面也会受到很大限制。「严格来说,这种建构方式在根本上违反了云端运算强调『资源共享』的最基本精神,只能算是回到早期Hosting运算模式而已,并无法带给企业真正应有的云端效益。」

在现在的应用环境下,「一个良好的云端平台基础架构,应该要具备下列的特性。」戴宗麟认为,该基础架构除了要能够以单一通用架构对分散各处的IT资源进行集中管理与运作,以便让不同企业用户都可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取得其所需要的运算资源之外,面对因前述原因所产生的各种多样化IaaS、PaaS需求,也需有足够能力协助人们进行合理的资源控制、分配与管理,使云端基础架构在为不同身份的多重租户(Multi-tenant capable)提供各项数量庞大且种类繁杂的SaaS应用服务之际,仍可保有其弹性、扩充性、灵活性及随需应变…等优势。「这绝非单纯购买、建置及虚拟化服务器、存储装置及网络设备…等基础IT资源环境即能完成。」戴宗麟这麽强调。

「因此比较正确的做法,会是采用虚拟数据中心(Virtual Data Center, VDC)概念来建构其所需的云端平台基础架构。」戴宗麟说,所谓的VDC即是统合以往的虚拟网络、虚拟服务器及虚拟存储装置…等云端IT资源,让实体数据中心能以个别逻辑抽象化的方式,将整体的企业IT资源分配至多个VDC中进行管理。「透过这样的做法,我们便可以为每一个客户、多样化的SaaS云端应用系统服务项目,都配置专供其使用的独立VDC平台以支持其运作,这除了能让不同的VDC仍可共享实体数据中心内的网络、服务器与存储装置之外,还可彻底避免因为对IaaS、PaaS需求的差异,而使得VDC与VDC之间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彼此受到干扰。」

戴宗麟表示,VDC最大的好处便是弹性,IT人员只有在用户有相关云端运算需要时,再提供其专属的VDC环境,即可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其需求。「VDC通常只要几个小时便可建置完成,而实体数据中心不管规模有多小,至少都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这对于运算环境经常性地发生巨大变化的产业而言非常适用。同样以媒体产业为例子,云端平台不仅需要面对用户数及对市场服务的需求量快速成长,所需提供的服务项目种类及内容信息不断地增加及改变,而每个客户就安全性、应提供的执行效能及服务水准都有非常严格要求…等状况,「只要利用VDC的概念,我们仅需使用共通的实体数据中心资源即能满足其需求,并且还保有安全、弹性、扩充性、灵活性及随需应变…等优势。」

现在许多IT人员还常常习惯性的在公司内部,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架设多朵独立云端环境,而每一朵云端所内含的网络、服务器及存储装置…等IT资源数量都不够多。「由于资源的数量实在太少,这些云端环境往往都无法达到可产生云端经济规模的临界值,意即其所能回收的成本效益不高,因而导致不少用户对云端的使用兴趣缺缺。」戴宗麟强调,错误的云端平台基础架构只会让企业发展陷于长期停滞,IT人员应该要设法尽量整合其所能取得的内外部IT运算资源,并选择具有开放性、不会被供应商锁定的架构来建置整体云端环境,「如此才能真正获得云端运算平台所可创造出的各项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