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私有云出发 建构医疗╱照顾╱保健三合一的健康云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6
DFORUM
Event

以私有云出发 建构医疗╱照顾╱保健三合一的健康云

  • 杨乃仁

台北医学大学 医学科技学院院长 李友专
台北医学大学 医学科技学院院长 李友专

虽然以国民电子健康纪录(EMR)为核心,集合医疗云(Medical Cloud)、照顾云(Care Cloud)及保健云(Wellness Cloud)为一体的台湾健康云(Health Cloud),备受各界期待,但却也有人担心,病患隐私数据放在公有云上的安全问题。

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科技学院院长李友专对此表示,在医院对病患隐私数据还无法放心放置在公有云之际,医院可先行建置成私有云,马上就享有节省电费与IT管理成本的好处,未来若能将此高效率系统复制到云端,或许还会出现想像不到的商业模式。

人人都需要的照顾云

李友专指出,照顾云将是每个人年老时都需要,卫生署就有个运用云端IT科技的线上照顾计划,但目前仅在长期照顾机构上看到曙光。如英国West Lothian小镇以床边传感器结合云端机制,创下当老人不慎跌落时仅22分钟就赶赴至现场处理的能力。

英国市场在居家照顾上的先进,也得力其保险勇敢的纳入与试验。反观台湾目前线上照顾(Telecare Service)部分,除了机构式照顾之外,居家与社区照顾尚未找出可持续运作的服务模式。李友专指出,全球这种照顾模式仅有第三方(如政府)付费下才会成功,若要靠照顾的弱势出钱则往往不了了之。

涵盖更广泛、更创新的保健云

李友专更指出,Wellness Cloud(保健云)将是创意最多的领域,如有个可付钱下载的健身软件,只要用户设定好并照表操课去健身房报到,业者就付钱给你;如果很勤快的去健身房还有机会赚钱,这种跟用户「对赌」健身,其实也等于创造了一种商业模式。

在社群网络部分,Nike早期曾推出Nike+传感器,任何标示Nike+的球鞋在安置Nike+传感器后,可由用户的iPhone、iPod自动感应并安装相关软件,时时帮用户自动进行跑步记录,还可以上传到Nike网站并贴到脸书上。

李友专表示,保健云除了健身、保健之外,还可以结合旅游、运动、养生食物,以及台湾擅长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像先前的101登高大赛,就有200位登高参赛者,每位胸前贴上一个阳明大学研发的无线微心电图计,可以随时回传看到每位参赛者在每个楼层的心跳状态。

有助于医疗学术研究的医疗云

至于医疗云,李友专认为可以协助建立Personalization(个人化)、Participation(参与)、Prediction(预测)与Prevention(预防)的4P医学。许多医院已慢慢将其电子病历数据(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转换成有高附加价值的临床数据库(Clinical Data Repository;CDR);健保局也有一份集结过去12年来全台湾2,300万人的国民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NHIRDB),供学术╱研究人员申请、取得;卫生署也已开发生物统计加值云(Biostatistics Value-add Cloud),将健保局数据还有癌症、死亡档案等数据库在匿名状态下相互串连;国家癌症中心的癌症研究云,也希望能将每年花掉300亿新台币的生物医学学术研究成果累积起来,如何累积这些基因数据库,做为未来个人化医疗的依据,将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北医也联合几家医院合作一套医疗终端运算系统(Medical End-User Computing system;MEUC),在面对各种层层阻碍之后,将各医院病历数据去除掉个资之后,透过MEUC平台来做交换,做为跨医院临床病历的云端研究数据库,弥补了健保数据库内欠缺每个健保病患的确诊数据缺憾,让更多研究可以在里面实现。

李友专最后总结,云端运算会改变生医研究数据库服务的面貌,但云端运算同步要把隐私做好,对健康信息科技(HIT)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尤其在一些医疗资源缺乏的开发中国家地区,其弹性与成本效益可以符合各种健康照顾的需要,并解放既有IT架构中规模延展性与存取性的门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