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DTResearch
Event

《隐形冠军2.0》读后感(1/3):德国与台湾超级比一比

《隐形冠军》这本书脍炙人口,全球畅销100万册以上,作者赫曼.西蒙(Hermann Simon)研究隐形冠军30年,最近又出版《隐形冠军2.0》,他特别提到德语系国家隐形冠军的比例特别高,甚至全球入选隐形冠军的企业中,有57%是来自德语系国家。

如果以人口为基础计算的话,德语系国家每百万人有将近20家隐形冠军,这与德意志联邦在19世纪末才统一成为一个国家的背景息息相关。在统一之前,德意志联邦的属民必须跨境贸易,因此德语系的隐形冠军有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海外市场,加上德国人对专业工匠的尊重,德语系国家隐形冠军特别多,这些成就其来有自。

在亚洲国家中,台湾隐形冠军的比例特别高,在西蒙的研究中,台湾共有105家企业入榜隐形冠军,其中电子业的比重大约是50%,台湾每百万人有4.45家隐形冠军,比例远高于亚洲国家。其次,德国隐形冠军的平均营收是4.67亿欧元,相较台湾是新台币219亿元,大约7亿欧元,这也与台湾的隐形冠军都是硬件制造商有关。

另外,德国有22%的隐形冠军年营收低于5,000万欧元,低于1,000万欧元的企业也有2%。显示这些企业都在非常特殊、专业的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同样在电子业上成就非凡的日本、韩国为何极少隐形冠军呢?基本上,日韩业者都依附在特定大集团旗下,不像台湾厂商是先建立足够的竞争力之后,才能向进口替代推进,每一个过程都是硬碰硬的硬仗。而台湾的富士康、广达、纬创、和硕这些EMS制造大厂,就是台湾成功企业的出海口。

东亚各国产业结构不同,但显然台湾更有利于养成隐形冠军。台湾隐形冠军多数创办于1970年代与1990年代,而这个时代也正是第一代、第二代台湾电子业蓬勃发展之际。台湾电子业的新创企业多数集中在新竹、台北的高速公路两旁,隐形冠军都是先在台湾打会外赛,然后才进入全球顶尖的赛局。

根据西蒙的定义,隐形冠军必须是该领域全球前三名或该洲第一的企业,营业额在50亿欧元以下,高毛利、高获利率,他们通常不为世人所熟知,作者也说:「台湾本身就是隐形冠军」,这与台湾厂商专注特殊专业领域,且以代工为主的事业模式息息相关。

西蒙谈到隐形冠军的对手,多数是邻近地区的企业,这也呼应竞争力分析大师波特(Michael Porter)说的:「产业内部竞争,会创造更好的竞争力」。我想起以前我常说:「台湾人关起门来打得你死我活,躺在地上的都是日本人、韩国人」。其次,我认为台湾的隐形冠军远远超过105家,因为他们真正隐形,让西蒙也找不到!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着有《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数码台湾》、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国内、欧美、亚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