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Dwebinar1106
ITRI

英雄总是成群结队而来,也经常一起谢幕!

有人问我如何看待半导体景气走跌的趋势,我说半导体业从来都不是被吓大的!

日前与人工智能基金会CEO温怡玲一起主持「科技行脚」时,温怡玲引用史学家王泛森的话说:「天才总是成群结队而来」。我想英雄不也是这样吗?民国初年在五四运动时期参与的青年学者,也许他们才是国内熬过二次大战的中流砥柱。从鲁迅、胡适,到国共战后在台湾建构高等教育体系的台大傅斯年、清大梅贻琦,他们一路走来比肩齐步的同侪甚多,人生并不寂寞。

政府支持的RCA计划启动于1974年,胡定华带领的工研院团队包括曾繁城、章青驹、蔡明介这些业界的菁英,在不同厂区学习制造、设备、封测等专长。曹兴诚、杨丁元、史钦泰这几个在大学时期就熟识的朋友,一起成为时代的英雄,没有他们,台湾半导体业不会有群聚的效应与效益。但当年他们创业时,产业信息不完整,资金不知从何而来,风险远比留在工研院高出很多。

1980年代初期,宏碁、神通互为瑜亮,也成为台湾电脑业的少林寺、武当山,施振荣、苗丰强经常出现在媒体,宣扬个人电脑时代来临的福音。婴儿潮时代的我们跟着前辈的足迹与呼唤,一起撑起了这一代的奇蹟。

我出生的那一年,也是发明集成电路的那一年。我们念大学的1970年代,半导体从附属于企业,为强化自家产品功能而存在的地位,进化到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独立事业体。1971年,英特尔(Intel)推出4004微处理器,加上英特尔在存储器上的进展,将半导体产业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下篇章。

「时代领袖」的价值更是关键

1970年代不是个国泰民安的时代,对台湾而言更是如此。19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让1960年前后出生的婴儿潮时代面对更大的挑战。政府尝试着在劳力密集的成衣、纺织之外,找到推动整个国家往前推进的主力产业。1970年代末期酝酿成长的科学园区、半导体、个人电脑业都在1980年代渐成气候,刚刚走出校门的婴儿潮时代躬逢其盛,很多人创业有成,甚至到今天为止都是社会的翘楚,他们是多变世界的中流砥柱。

在美国,英特尔的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引领风骚30年,多少人起而效法,成为今日美国半导体业的础石。在台湾,从施振荣、苗丰强、郭台铭开始算起,是那些在1970年代初期就以电子科技走上创业之路的英雄们,走出了这条康庄大道。我与他们熟识,更钦佩他们对台湾的贡献,没有他们勇于突破,我们可能还是朝九晚五、搭便车的跟随者而已,台湾更不会以「矽岛」之名扬威国际,我也以《矽岛的危与机》一书探索我所看到的世界。

这几天英国女王过世,不久之前戈巴契夫、安倍晋三走了,他们都是活跃于世界政治舞台的标竿人物,最近他们一起谢幕,我们责任未了,还得继续努力!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着有《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数码台湾》、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国内、欧美、亚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