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演化有垂直、水平两个不同的方向,就像是DNA的双螺旋结构一样,相互作用也相辅相成,企业如此,国家亦然。专注于垂直深化,固然有利于企业内向的核心竞争力,但却可能缺乏宏观视野,甚至失去跨领域、跨业整合的契机。
1996年,贾柏斯重回濒临破产的苹果(Apple),除了维持简约风格、使用者的亲和力之外,硬件制造外包,并以高亲和力的软件整合服务平台,建构更完整的生态系。苹果的外包策略并不深化垂直整合的竞争力,反倒寻找更多在利基领域具有独到价值的企业参与,从半导体封测到触控屏幕、摄影镜头都是如此。
这些强势供应商在获利之后,各自会去找自己善于整合的领域,失败者最多是退回擅长的领域,对苹果的竞争力并无伤害。
在G2对决的大环境中,我们需要的资源愈来愈多,难度愈来愈高,除善用外界力量,台湾已看到难以突破的瓶颈。在前进东协、南亚市场的策略上,台湾可以学习苹果的经验,协助各国各自建立自己的生产体系,藉由外包等手段,落实各国的生产基地,但也建构横向整合的能力,达到共创、双赢的效果。
在台湾产业演化的经验中,工业电脑(IPC)业者也是双螺旋营运非常成功,并且可以高度期待的重点产业。这些业者都以「量身定制」的差异化规格取胜,但也横向建构完整的产品线,或者透过背后的量产机制,创造更大的效益。
以桦汉与研华这两家IPC大厂为例,一直被视为IPC产业翘楚的研华,2021年营收不到新台币600亿元,但市值90亿美元,本益比高达30,那是因为研华的产品线完整,也知道靠花钱去赚钱,老板刘克振自己管行销,最知道怎麽透过花钱去赚钱,不是一味的靠技术赚钱。
桦汉是另外一个典范,桦汉2021年营收将近1,000亿元,也许毛利较差,但却靠着背后富士康的生产体系,得以在相对量产型的产品上,取得成本的竞争优势。桦汉与研华两家公司经营策略大不同,但在双螺旋深化的过程中,都可能往对方的方向修正,以创造更高的价值。
未来随着产业往软硬件整合,应用驱动的方向发展,谁能在「无形价值」上创造更多的竞争力,谁就会是未来市场上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