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工研院
ST Microsite

从时代差异看就业机会的选择

这两年毕业的年轻人,搭上了半导体业繁荣与台商回流的大潮,而有更多选择工作的机会。但听说甚至是大公司,第一年的流动率也不低,所以关键可能是他们投错胎、入错行?

家里有一个晚辈从小就念资优班,也顺利考上建中,但考大学时「似乎不如理想」。但他说,别人走过的路为什麽要我重走一遍?

不久前他搭我的便车,正在服替代役的小伙子,一路上从苏联建军的模式,谈到乌俄战争中俄罗斯为何铩羽,也从主轴、意外、悬念、遗憾等不同的角度分析《美国女孩》这部电影的优劣。25岁的小鬼,竟然让我词穷,也另眼相待。小伙子说,很多人都喜欢帮别人打分数,但我们该做的事是帮自己打分数!

想进半导体业吗?是的,2022年机会多于往年,但您想搭上便车,要一个安稳的工作,还是自认为天资聪颖,准备在这一行中扬名立万;有耐心在精确分工的环境中往上攀爬,还是愿意像我们一样,从旁观察产业的变动,并抽离产业现场,从另一个角度参与这个产业的发展呢?

这一行是菁英汇聚的产业,要功成名就,在不同的时代也需要不同的机运,您在投出履历、或者大企业到校园「包班」时,都已经胸有成竹了吗?我们的时代,很多人一起打包加入了国民党,四十年后,有人忠于当年的选择,也有人懊悔不已。贤愚不肖,是非对错很难三言两语论定,但从时代的角度建立自己选择工作的「智能」,可以让自己更聪明的驾驭时代,而不是被时代推着往前走。

婴儿潮时代的我们,1990年代跟着主流走,共同建立了产业生态系,只要走对路、跟对老板,丰衣足食并不困难。晚我20岁的青壮时代就不尽然了,他们离开校门时,很多父兄已经能够撑起台湾的经济大局,他们可能选择国防役,投身主流产业,出国深造、创业的人变少了,也可能影响至今台湾为何没有真正的独角兽。

再往后看2000年前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即将走入社会,跟着大潮走进半导体业,可能让台湾产业后继有人,但也可能要面对分散型生产体系、区域分工的新局面,如果几年后这批年轻人要跟着台积电去亚利桑那、九州、德国设厂,他们准备好了吗?如果跟着富士康、纬创、和硕前进印度、印尼、泰国,又需要哪些条件或基础的训练呢?

台湾在面对新的局面显然是捉襟见肘,因为既没有完备的人才引进措施,也缺乏将年轻人送往国际市场,建构与台湾科技产业高度连结的运作机制。选举季节又要到了,开始有人邀约「请益」,但大家都往内看,我们这一批往外看的人,似乎成了社会边缘人!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着有《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数码台湾》、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国内、欧美、亚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