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产业战略与地缘政治

做为一个创业家与产业分析师,在我的生活体验中没有「无计可施」这几个字,只有好与不好的解决方案而已。台湾半导体产业被称为护国神山,但这个产业会面临停滞,或者自由落体般殒落的厄运吗?

谈台湾的产业战略,我们应该从定义问题开始做起。台湾之所以动见观瞻,关键在于我们拥有「无可替代」的产业环节,而不是因为今天国际产业中的热门议题,例如自驾车、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甚至量子技术、低轨卫星这些技术性的议题。从国家战略来说,我们必须探索的是可能带来结构性影响的趋势与策略。

中美贸易大战是驱动这一波产业变革的震央,而背后的科技产业议题中,半导体与供应链是核心,我们需要政经学者参与专业议题的讨论吗?我们当然要有一组专家能够深度探索G2大战背后,或者Beyond G2,台湾还能做些什麽?美国的国家战略是如何形成的?

2017年川普上任之后,商人背景的川普在意的是商场上的最大利益,我们可以想像上任之前川普与蔡英文总统那一通电话,背后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是谁促成这样的通话机会呢?美国的国安团队如何形成,台湾如何因应?

不久之后来台访问的国务院助理次卿黄之瀚,来台时台湾媒体大做文章,等他回国之后,黄之瀚为何销声匿迹?研拟国家战略不能跟着名嘴起舞,我们得知道到2018年初,美国敲定对中的竞争战略方针之后,我们所面对的情境,与企业可能面对的极大风险。

当英特尔(Intel)、英飞凌(Infineon)CEO都说美国、欧洲都应该建立自己的半导体工业时,台湾的主张是什麽?当国内的生产基地外移时,对台厂而言是机会,还是挑战?日韩会如何因应,越南、印度、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各有因应之道,台湾知道多少,而因应之道又是如何?

在台商回流声中,我完全赞成经济部以「智能制造」做为审核台商奖励措施的依据,只是台湾针对智能制造的论述阙如。每家厂商都在谈ESG,因为今天减碳的压力,会变成几年后台湾厂商竞争的成本与生存的关键。但大家都知道数码转型十分关键,只是没有人知道量产型制造大厂的IT投资,应该占营收的比重,政府会不会在租税上着手,让更多的企业愿意为台湾长期的竞争力而战?

网络时代的产业竞合策略,我们需要东协与新兴市场的专家,当然也希望有人分享硅谷近况,而日韩欧洲专家也不该忽略。我们该谈的不是电动车、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的技术细节,单一产业的深化趋势,而更多是横向的产业连结与竞合关系。

不要只记得手上有几张好牌,一旦游戏规则变了,过去的优势将成为未来的负担。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着有《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数码台湾》、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国内、欧美、亚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