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最热门的新闻是美日印澳的四方会谈,但对「半导体与地缘政治」这个议题而言,韩国在新总统尹锡悦上任之后的转向,影响可能更为深远。
拜登在尹锡悦刚刚上任就上门拜访,而第一站便是拜访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位于平泽的3纳米工厂,而三星、现代(Hyundai)这些大企业都以加码投资美国回报,相反的乐天(Lotte)却撤出国内。韩国真的转向了?与日本之间的紧张关系会改变吗?料敌从宽,未雨绸缪总是件好事。
2015年时,我接到某大半导体公司一位朋友的电话,他说董事长要求每位主管阅读《The Founder’s Mentality》这本书,希望我读完之后去帮他们上课。应允之后开始认真阅读,书里提到创业有三个不同阶段(或状态)。
第一个阶段是摸索期,从无到有的经营阶段,干部、员工不清楚公司的战略与核心价值,经常出现「超负载(Overloading)」的状态,或者才不适所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招式用老」,创业初期的好运气用完了,市场趋于成熟等因素,都可能让企业陷于停滞(Stall-out)状态。
第三种状态风险最大,市场需求丕变,产业出现差异化,但能取而代之的竞争对手,或者游戏规则变了(补贴或地缘政治),之前的投资与成果反而成为最大的负担与风险。这种「自由落体」(free-fall)般的状态,在媒体、汽车已经出现,甚至在未来的半导体产业都可能发生。
无法转型的传统媒体,一家接一家的收摊,想转型的放不下过去的身段,勉强挣扎在「停滞」的状态。汽车业中,福特(Ford)本想藉着投资Rivian转进电动车,但禁不住探底的股价而中辍,汽车业在销售停滞之余,还担心2025年电动车成为主流之后,公司会不会面对自由落体般殒灭的厄运呢?
超过20%的Tesla零组件来自台湾,富士康主导的MIH会是电动车产业的成功模式吗?只要新时代的电动车厂成功建立滩头堡,就足以让百年老厂战战兢兢了!
毫无疑问,「半导体」与「供应链」是台湾与国际接轨最重要的战略武器,在跨国合作,创造双赢、多赢的议题上,以半导体与供应链为杠杆,既有利于产业发展,也能降低合作国家的经营风险。既然如此重要,那我们要不要筹组「产业战略国家队」,为台湾绸缪短中长期的经营之道?
过去一谈到产业战略,官员就会说:「有啊,我们都做了呀!」确实行政院层级也有民间谘询委员会,但真正的专家是那些管着上百亿美元的大老板吗?不久之前,DIGITIMES主办AI EXPO,邀请富士康研究院CEO李维斌、广达技术长张嘉渊,以及台达电研究院院长阙克志担任主讲人。就这个议题,我们认为他们才是最佳的人选,也获得大家的肯定。
国家战略亦然,官大不会学问大,企业再大,也会谦虚的找适当的顾问,而不是找些与国际社会脱节的老人家当国家顾问。治国如烹小鲜,国家战略也可以引用事业经营观念。谈产业竞合与地缘政治的关系,只要看到政府摆出的名单与操作的方式,我们大致就可以知道这是公关名单,还是真的抓到要点,要开始起而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