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创始人施振荣先生工作刚满50年,年轻时他是我的偶像;年长之后,我也创业了,他的经验成为我创业经验的对比。不久前收到施先生的新书《创新创业口令》,我很快的浏览一遍,试着找出经典,也从创业者的角度,在电子时报上分享读书心得与自己的创业经验。
相较于很多以量产取胜的台湾厂商,从1976年创业年度起就长期坚持自有品牌的宏碁,在多次的产业转折过程中,「再造宏碁」是经常被提起的概念,而千禧年之后分家的经验,更是台湾产业发展的经典教材。那麽施振荣在创业之初就定义的品牌与经营模式,会因为时空环境、接班人才的特质而改变吗?
事业经营见仁见智,硬件事业的经营模式容易复制,但进入障碍较低;软件事业的经营模式不容易复制,可以存活的仅有两、三家,而品牌的价值也会因时、因地而不同。
施振荣说,B2C与B2B的品牌经营不尽相同,但都要从「知名度」、「附加价值」两大构面去思考品牌的价值,如果两者之间的互动是正面的,那麽可以带来乘数效果,如果是负面的,就要考量重新定义,或者进行组织重整。以IBM的个人电脑事业为例,PC并未带来正面价值,出售是最好的办法,我想NEC也是。
从一开始创业起,施振荣的价值观就确认了希望建立一个保留自己灵魂的企业。不管是老宏碁、新宏碁,因为是「灵魂」,所以我们不会看见施振荣谈宏碁时会倦怠!1990年代,施振荣提出微笑曲线的概念,这个概念与宏碁的经营哲学相得益彰,也与时俱进。有机会再与施振荣谈微笑曲线时,施振荣会以「变化中」的微笑曲线重新定义他对微笑曲线的看法。
1980年代初期,宏碁开始以「小教授」等品牌进入市场,为了教育市场,施振荣成立了第三波,希望透过「微电脑园丁」等刊物推广PC的商机。1985年开始,PC在微软(Microsoft)的Windows操作系统与英特尔(Intel)的微处理器加持下快速成长。宏碁内部员工看到时机成熟,陆续脱离宏碁系统创业,精英、华硕等都是脱离宏碁的工程师自行创业的。
这麽多年来,我从未听过施振荣恶言相向,反倒一本初衷的经营「Acer」品牌。经营品牌需要长期、深度布局,至今为止Acer还是全球前五大的PC品牌,在往外扩张到游戏机、智能医疗、网安等不同领域时,我从Acer的品牌经验,看到企业可长可久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