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湾共有395家上市电子公司、上柜的电子公司则有406家,合计801家。由于稍具规模的业者,大多已经透过上市柜的手段在公开市场募集营运资金,透过发表的财报可以大致掌握台湾电子业的样貌。
在801家公司中,年营收超过200亿美元的有8家,超过100亿美元的总共有17家。根据各企业公布营收,可以算出前十大业者的合计营收为5,206亿美元,是产业总体营收的55.4%。如果把营收超过百亿美元的17大厂全数计入,则台湾电子业上市柜公司的总营收,有65.8%来自他们的贡献。
大者恒大吗?
2020年仅有13家业者年营收超过100亿美元,2021年新入榜的业者有重回百亿美元的友达、群创、宏碁,以及一直稳健经营的台达电。友达、群创得利于2021年上半的面板产业荣景,宏碁的NB、游戏机相关事业蓬勃发展,而经营能源与车用电子也有杰出成果的台达电,成为首度超越百亿美元的大厂。
从表面上看,大者恒大,但实际上我们看到产业的多样化,多元 + 巨量的生产模式因为物联网、车用电子,以及分散型的生产机制而逐渐形成。这些百亿美元级的超大型企业,可能在NB、手机、服务器等主力事业依然由母公司承担外,很多需要软硬整合的新兴产品,也可能透过外包、购倂、持股的方式进行。一旦产业进入成熟期,各种资本的操作、合纵连横的联盟模式也会兴起。
其次,众所瞩目的电动车商机正在形成,台商磨刀霍霍,但电动车或更远的自驾车都不仅仅是传统的制造业。过去汽车产业是先进工业国家的禁脔,未来基于产业发展与国安等各种理由,具有一定具有一定人口或产业基础的新兴国家,产业政策也都朝着自制与结合本土服务业的方向发展。届时台商不仅可能在不同的国家生产电动车,或者成为各国电动车产业的重要配套夥伴,结合当地的服务业,或者与在地的制造业者战略结盟,都会成为策略选项。
近来来年美国川普、拜登两位总统都强调「有意义的掌握供应链」,在这样的呼声中,台湾的角色日趋重要,而居中穿针引线的代理业者,在智能制造、智能运筹、分散仓储等机制上的布局也不容小觑。在17家百亿美元的大厂中,有3家是代理业者,大联大、文晔、联强等业者都深具成长动能。
2021年最后一季,华航每个月获利高达30亿元,也与台湾电子业因为塞港等问题改走空运的需求息息相关。我们可以预期,掌握庞大产业数据的代理业者将继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也可以预见桃园机场与周边的服务业者,都可能在下一波的产业结构变迁中,透过数码转型,经营体质的调整而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