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ST Microsite

富士康/裕隆/鸿华三方协力的电动车产业

富士康、裕隆、鸿华先进合力打造新势力

富士康在科技日中提出三款命名为Model C、Model E与Model T的电动车,明显的是针对三个不同的市场区隔。Model C以个人消费为主,5+2人座设计,100万以下的售价,续航力700公里,0~100公里加速时间为3.8秒。Model E定位为移动办公室,续航力750公里,从0~100公里的加速仅需要2.8秒。

简单讲,Model C就像是消费型NB(Consumer NB),是规格比较阳春的个人代步车,而Model E则是商用NB(Commercial NB),重视商务功能的配套,从联网到车内设计,应该都是「商务规格」,从这个角度观察,大概电子业的人一听就懂。至于命名为Model T的电动巴士,则可以当成大型的工业电脑(IPC)来考量。

以乘用车为例,车内的规格通常由车厂决定,3年小改款,5年大改款,但随着工业设计的进化、电子产品与应用的介入,估计光是2022年就会有500款以上的电动车上市。传统的汽车产业如何因应不同客户的需求,将会是「智能制造」最艰难,但也必然会改变的大趋势。

电动巴士的差异性更大了,全世界一年大约有1.5万辆的巴士、1.5万辆的观光游览车商机,因为使用的情境不同,每一辆车的规格,车主(购买者)有很高的决策权。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位决定座位大小、搭配的屏幕与各种相关的服务,这种比较类似工控应用的市场,正好是台湾的强项,我认为富士康电动巴士的市场战略,也应该比较类似工控应用。

其次,从供应链的角度观察,在2021年这次的车用半导体大缺货声中,通用汽车(GM)找上台积电、福特(Ford)则找格芯(GF),直接与上游联手的模式,将会影响汽车产业的生态。过去在相对封闭的汽车供应链中,属于Tier 1的Denso、Bosch、Continental、Magna、ZF采取「统包式的供应链」运作模式,是其他供应商打进汽车供应链的门神。

类似友达这些面板厂,都曾说至少要6、7年才有机会打入汽车供应链。事实上,台湾ICT业者早已经在新时代的汽车产业中成功插旗。类似友达、群创的面板,皇田的车用窗帘,Garmin的汽车导航,还有广达、台达电的车用电脑,都是世界名厂的供应商,只是台厂各自发展,难以形成整个电动车的产业体系。

过去Tier 1大厂,相对抗拒供应链结构的改变,如今形势比人强,富士康或者来自ICT产业的供应链厂商,在他们眼中有时是夥伴,有时也会是对手。富士康强调「Mobility in Harmony」,这也是MIH的缩写,能否水乳交融,领头大哥的布局与胸襟当然事关重大。

ICT业者必然是传统汽车产业游戏规则破坏者,大家想要尽可能缩短汽车的开发期,富士康的战略是让每个独立的套件都可以自由发展、创新,只需要在最后阶段组装使用MIH平台便可。这种类似Linux的开放生态,富士康开放电动车的各种套件(EVKit)让大家各展所能,这也是台湾从PC与自由软件中学习到的成功经验。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DIGITIMES,着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国内、欧美、亚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