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多数人缩减开支,市场可以预测,大约有10年的时间,供需之间的落差不大,大致能保持供需平衡的状态。我们也可以说过去的20~30年,是供应链全球化最有效率的时代。
欧美品牌大厂为了成本效益,将大规模订单委托以台商为主的亚太制造大厂,并利用国内廉价劳力与社会成本建构了世界工厂,以及无可比拟的供应链生产体系。集中的人力、能源、资本,让各国原生技术在商业化量产的过程中,并未遭遇到太大的阻碍。台商趁机坐大,国内趁势崛起,这就是2000年以后世界工业体系改变的核心。
但从2020年初起,COVID-19搅乱一池春水,各国政府挹注资金,扩大消费,以减缓疫情带来的冲击。估计各国挹注的资金高达10万亿美元以上,这个金额大约相等于一个国内的GDP总量。
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美国失业率从原本的4.7%上涨到14%以上,回稳到5%以下,大约花了7年的时间。但这次的救急方案,却没有让人们愿意回到工作岗位上,更多人选择接受补贴,采取观望的态度。美加地区餐厅缺人,英国司机离开岗位,从基层的服务业到跨国运筹都断链。
在欧洲,节能减碳反倒让能源价格飙涨。过去几年以气候变迁为道德高地而引领风骚的欧洲大国,将碳中和安置在ESG的议题中,对温室效应而言是良药,但对运输成本非常敏感的供应链,以及需要冬季供暖的国家而言却是个严厉的挑战。劳工短缺、跨国投资减少,政府深度介入移民对人口流动的负面影响等,都会是我们在未来10年、20年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尤有甚者,国内以保护本国资产、后发者的特权等各种不一而足的理由,保护本土的市场与工业,确实在过去10年移动通信与智能应用时代掌握了改变国家体质的契机。国内成效卓着的历史纪录,成为今日很多新兴国家的参考教材。为了在印度销售「Made in India」的电脑,宏碁结合供应链在印度生产电脑,更遑论之前已经动员台商供应链的苹果(Apple)、惠普(HP)等公司。
2021年2月,美国拜登政府以半导体、车用电池、稀土、药品为主轴,大声表态美国将重新掌握供应链,这是大国政府对供应链最明确的宣示。印度、越南、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有样学样,我们已经嗅到保护有形供应链与无形数据资产的科技民族主义正在兴起。
对台系制造厂而言,看似多重的挑战,但也因为各国短期内难以建立自主工业,强调无害、互补、没有威胁的台商,反倒成为各国力邀的合作伙伴。台商可以补强供应链,降低各国在地厂商的经营风险,并快速建立经济规模。对台商而言,分散型的生产基地,将可以摆脱过去必须完全仰赖品牌商的尴尬地位。
凡事都有一体两面的观察,危机必然带来转机,相较于其他国家,从政府到厂商对于科技产业与上下游体系的理解,台湾已经是炉火纯青,但其他国家却还在入门阶段,台商何惧之有呢?
面对新局,台湾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在制高点上掌握供应链的话语权。形成产业同盟,朝野、智库同心协力,这才是台湾共同的价值。此时不做,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