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共享、互利、双赢是产业发展的秘诀

台湾EMS/ODM囊括全球75%营收

36年来,我在台湾电子业成长的经验中学了几堂课,其中一堂是「共享、互利才能双赢」。

1985年我回台湾,那一年是个人电脑元年,也是台湾新时代电子工业起飞的元年。当时行政院的外籍科技顾问Bob Evans跟政务委员李国鼎建议,台湾不该再非法复制苹果(Apple)电脑,可以用支付专利费的方式生产IBM兼容电脑,这个提案铺陈了台湾走上大量生产电脑的康庄大道。

那一年微软(Microsoft)推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让个人电脑易学易用。第二年(1986),英特尔(Intel)推出386 CPU,为了让制造厂简化设计,英特尔提供了串接南桥、北桥的公板,更让学习能力超强、最爱搞生产的台湾厂商如虎添翼。

IBM、微软、英特尔教会台湾人怎麽做电脑,而台湾人也把电子产品的量产制造发挥到极致,这是双赢。根据DIGITIMES最近完成的调查显示,全球53家主要的EMS制造厂中,台湾有11家入选,从厂商数量而言,与来自美加的EMS大厂旗鼓相当。但如果以生产规模与产值来估算,9家百亿美元大厂中有6家是台商。台商的贡献值高达75%,显示台商在全球电子产业的供应链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台湾成功的秘诀在于「Harmless」,台商总是以代工为主,是补强生态系的无害夥伴。现在区域市场形成,产业进入分散型生产体系,台商的挑战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构最有效率,符合成本结构的生产体系。

相较于欧美系的EMS制造厂,台湾不见得只是长于生产成本的控制,台商对于「Expense」(费用)这些变动性成本的管理能力更是翘楚。台商经常自嘲,台商的获利大概就等于美加EMS大厂的「Expense」。台商迁移到东协、南亚,甚至美加等地的挑战,不仅是成本的管控,更要面对费用的管理问题。

因为到了其他国家,当地干部习惯于自己的费用观念,一旦出国设厂之后,台商能否管得住外籍干部的费用,通常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至于去印度设厂,最好能选择当地的合作夥伴,台商继续做好生产成本的管理,与当地支出有关的费用,交给当地合资或合作夥伴负责,也许可以找到一套比较合理、有效率的管理模式。

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在整个产销的流程中,留在当地的比例越高,附加价值越高。台商不必样样都管,能够优化管理流程,并且善用当地的力量,就像36年前IBM、微软、英特尔支持台湾一样,没有台湾的支持,英特尔不可能销售那麽大量的CPU,微软不可能取得令人羡慕的视窗授权费,而支付IBM的权利金,很像是Bob Evans为IBM设计了一套收取专利费的机制。

但长远来看,大家都赢,而努力、专注生产的台湾赚最多,这就是事实。今天的台湾,已经有能力用双赢的眼光看待正在改变的全球供应链,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时代也该慢慢过去了,看远一点,帮助其他国家建立基本的生产能力,落实区域市场的分工,也许是台湾最好的策略。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DIGITIMES,着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国内、欧美、亚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