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产业研究12堂课(1) :质变还是量变?数据驱动新时代到来!

决策信息的质与量相对关系

我有很多年的产业研究经验,汇整信息、绘制图表通常自己来,但工具不断进化,我不敢敝帚自珍,也知道大家各有所长,接下来总共有12篇文章,以野人献曝的心情,探讨36年来我在这个行业的学习心得。

最早的产业研究工作,是从杂志、报纸蒐集、判读各方数据,宏碁的共同创始人,也是光电协会理事长邰中和说,我们只是看得懂国外杂志,大概知道市场的走向而已。这个阶段,我们像是盲剑侠,砍到一个算一个,外语能力成为创业家与产业分析师第一个要具备的本领,但这些都是「石器时代」的产业分析方法。

如果我们了解网络时代多元分工的产业,巨量产制的数据,矩阵交错的产业结构与市场区隔,不止产业分析的工作难以下手,整理数据、听取报告的人也无所适从。这时我们就必须理解在数据驱动的时代,方法论与理解宏观结构的重要。产业分析师也要与时俱进,除了善用数据工具之外,尚得知道如何依据自己或核心客户的需要「定义」研究框架,取长舍短,否则必然徒劳无功。

一般而言,整个产业的信息流应该从Raw Data开始,一路贯穿初级的Information,稍微加工、加值的Infographics,然后进入数据分析的Analysis,以及有预测能力的Analytics,最后针对顶头上司与核心客户量身定做提供的Insights Decision,那就是真刀真枪的服务罗!

从DIGITIMES的事业模式与创业的经验来说,会从Raw Data的蒐集调查开始,至于哪些Raw Data当然与自己的经营策略、事业模式有关。例如,IDC从1980年代开始,就全球性地掌握主要国家的市场规模与品牌市占率研究。经过40年的研究,IDC累积的数据库、研究能力,对于协助掌握全球PC的市场需求,确实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DIGITIMES并无全球性的调查机制,但却是在供应链的最上游,台湾幅员小、上市柜电子公司集中,加上每个月发表的财报等基本数据,只要对供应链的结构有一定的理解,就可以「投机取巧」,在供应链的调查上深度耕耘。由于产业定位不同,DIGITIMES也有很多来自IDC、Gartner、Mckinsey、野村、IHS这些专业研究机构的读者。

例如DIGITIMES针对NB、服务器、手机等几项台湾具有优势的产业,各选择25项半导体、面板、印刷电路板等关键零件进行深度、长期调查,这大约100种的关键零件,意味着市场供需的领先指标,也可以是企业修正采购、出货步调的重要参考。

但这些基础数据仅仅是数据而已,要有实时更新的信息(News)与更好的写作与制图技巧,这可以是Infographics的服务,也可以是结合实时新闻与研究报告的数据库服务。对DIGITIMES而言,这个部分比较关键的是信息的定位。

究竟是专注在供应链还是市场需求面?是技术信息,还是产业信息,总编辑或研究中心总监基于企业定位不同,选择的信息的类型,长期积累之后,可以成为另类的数据库,而不是抢热门新闻。基本上,所有热门新闻都逃不过Google、Facebook的天罗地网,DIGITIMES跟自己对抗,满足核心顾客的需求,但不强调说故事的能力,也毋须跟世界级的网络巨擘较劲。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着有《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数码台湾》、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国内、欧美、亚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