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上瞄到日本首富柳井正这句话:「常识是经营者最大的风险」,印象深刻。常识好的人,可以连结各种常识,汇整成足以形成决策的知识,我是个知识服务业者,深知其中的奥妙与价值。
有人告诉我,现在一张美西、台北来回商务舱机票要9,000美元。您听到会有什麽反应呢?2019年以来,这个世界深受疫情与地缘政治的影响,挹注过多资金带来的通膨至今未解。
而背后的区域化生产、老龄化、少子化、贫富落差、时代落差,加上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等黑科技,导致供应链震荡,这些问题正在深刻影响我们。
成本激增是必然,但消费者或者从市场端回看,又可以看到哪些发展的契机,或者深不见底的陷阱呢?
忝为华航独立董事,每次董事会我都认真听简报,试着熟悉国际事务,并在适当时候提一些建议。华航刚刚结算2023年的营运绩效,将近新台币70亿元的税后净利是有史以来第三高。
做为一个国际航空业者,对于国际事务有很高的敏感性,而华航也是台湾少数兼具资本密集的大型服务业,1,616亿元的营收中,用在员工、服务社会的价值,对于GDP的贡献值,也远高于一般的量产制造业。
我试着从企划主管的报告中,找出无涉公司经营的信息,当成「常识」来跟社会分享的知识,做为华航贡献的一部分。
您知道,过去从纽约飞台北要15小时10分钟,现在要多1小时吗?而从台北到伦敦的飞机,更要从14小时10分钟,增加到16小时20分钟。我们可以想像,这是乌俄战争带来的影响。
乌俄战争之外,如果以巴战争战事扩大,现在飞越伊朗、伊拉克的航线将被迫调整,经过塔吉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的代价呢?我们空拍航线,知道从印度、中东、北非前往欧洲的航线充满了变量,也知道印度将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制造中心。
但印度只开放两个航点给台湾的华航与长荣,两家航空公司分别在德里、孟买落脚,除了这两个城市之外,清奈、邦家罗尔不行吗?不见得是不行,只是台印双方对这件事的认知,并未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一旦我们知道供应链重组,从台北先到槟城,再延伸到清奈的航线,很可能就是台印双方合作最佳的典范。
行业里的人都知道,西方品牌大厂希望台商到印度建立生产基地,而清奈的工业基础也是首选的地点之一。由于印度位于欧亚航线的中段,抵达印度的时间都是半夜,让旅客非常困扰。
如果搭上华航八点钟前往槟城的飞机,大约下午一点以前可以抵达槟城,下午四、五点就可以抵达清奈,这将是美国、台日韩旅客前往印度最佳的路线。如果这个点子落实,将会是台印双方,甚至包括槟城在内,以及诸多航空公司双赢的结果。
这件事要印度、马来西亚、台湾政府同意,一般人,总是双手一摊,觉得要打通那麽多的环节,太难了。如果关键在印度,那麽想想总统为何交代黄崇仁帮忙印度建晶圆厂,如果简单的话,就不会有人开口请总统帮忙了!
人间事,都是难事,也可以都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