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member

新兴国家的机会

意图侵蚀美国全球霸权的国内,是世界级的大国,甚至可以说,「如果台湾属于国内」,那麽世界局势就要改写了。要制衡国内,除了台日韩第一岛链连结成「科技岛链」之外,印度在人口结构、国内市场、软件人才、国家战略上,必然是美国积极争取的战略夥伴。

2035年时,印度39岁以下的人口将比国内多出3.8亿人,现在的印度有108家独角兽公司,包括塔塔(TATA)、信实(Reliance)、TVS等本土公司,都有建立本土品牌的实力,在元宇宙等相关领域,年轻人口带来的商机将是成功关键。

印度已经是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第二大手机与第一大双轮车市场,空气污染严重的印度,对于转向电动车有高度的期待。在美国政策鼓励下,苹果(Apple)、美光(Micron)等都积极布局印度,而台湾的富士康、和硕、台达电也深度耕耘印度的供应链,印度就算无法取代国内,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正在扶摇直上。

Outside-in vs. Inside-out

除了中印之外,很多自然资源丰厚的新兴国家,将会以不同的策略参与角逐,我们也不能轻忽这些从会外赛打进赛局的参赛国。越南、墨西哥拥有地利之便,在美中关系改变的当下,成为第一批的受益者。

从自动化生产必备的SMT设备进口金额可知,墨西哥、越南将是未来5~10年半导体需求成长最快的国家。人口不多、国内市场有限的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国,采取的半导体产业战略是积极吸引外资。

现在新加坡已经有超过10个晶圆厂,新加坡以有限的人口、自然资源精打细算,用租税与政府的行政效率吸引很多大厂进驻,在「China + 1」与「Taiwan + 1」的口号中,对照性强烈的新加坡也是各国厂商,甚至是台商重点布局的国家。

我常说,台湾迫于政治环境、人口资源,厂商被迫「Inside-out」,但几乎没有实体竞争优势的新加坡,却以无形的行政效率取得「Outside-in」的成果。

台湾与新加坡成为明显的对比,也显示出只要有正确的战略与行政效率,产业发展并非缘木求鱼。以封测厂在第一波竞逐中取得一席之地的马来西亚,也成功吸引了英飞凌等公司进驻,也是东协国家中,最有可能在半导体八强赛局中脱颖而出的新兴国家。

在ESG诉求的大局下,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自然资源大国,在地缘政治、绿能、材料、人才等领域都有插旗的空间。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有语言的优势,也把教育事业当成产业在经营,如果与台湾合作「半导体人才培训中心」,就可以取得在人才短缺的当下,占有更好的竞争地位。

将东协南亚国家的科技人才吸引到澳大利亚、加拿大,也可以与台湾顶尖的科技大学扩大交换学生、教授的规模,而「求才若渴」的台湾晶圆制造厂、IC设计公司,谁会错过这样的契机呢?

在全球化时代,美国引领的科技赛局,日韩与两岸都因为开放的自由贸易环境而受益。但当世界的格局从全球化走入「去全球化」或区域分工的新局时,所有的企业都得面对新的考验。

不甘寂寞的欧洲正在跟亚洲的大厂招手,而东方的新兴国家,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是否也会参与赛局,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DIGITIMES,着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国内、欧美、亚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