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次贷危机、金融海啸,不仅让全球金融业重新洗牌,在半导体业的世界里也是天翻地覆的一年。
在金融危机之后,台韩两国,特别是台积电与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都采取逐年加码投资重装备,扩大领先差距的积极战略。
2008年主办北京奥运而获得举世赞赏的国内,不仅自信爆棚,在2009年的GDP总量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在超级电脑、国防军工产业的需求下,也开始试图加速发展本土的半导体产业。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因此水涨船高,如果把过去15年的半导体设备市场分成2008~2012、2013~2017、2018~2022三个阶段,第一个五年全球累积的半导体设备市场是1,658亿美元,第二阶段是2,037亿美元,第三阶段甚至暴增为4,058亿美元。
苹果(Apple)iPhone在2007年上市,从此手机进入智能应用的新时代,双向传输数据的手机,需要更强大运算功能的应用处理器。这15年间,台积电、三星为争取晶圆代工主导权而竞争。谁抢到苹果、高通(Qualcomm)、联发科应用处理器的订单,谁就是赢家。台积电脱颖而出,也对比出台湾比其他国家更积极的半导体设备投资企图。
在2008~2012的第一个五年中,台湾购买的设备占全球市场的23.3%,台韩日中等东亚以外的国家,也贡献了35%。但在2013~2017的第二个五年中,台湾贡献了26.2%,而东亚以外的国家也贡献26.4%。
到第三个五年(2018~2022),台湾贡献了23.7%,而非东亚四强的国家仅有18.9%。这样的态势,导致2021~2022年间车用零件缺货的问题,且将责任推到台湾、韩国厂商身上,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做法。
就像19世纪的淘金热卖圆橇、锄头的商人一样,起步较早的欧美日设备大厂都能取得先机,东亚的制造厂投资,最后赚钱的可能是欧美的设备原厂。在现代的竞争社会中,谁更努力就更有竞争优势,这是我们的普世价值。
最后,国内采购的半导体设备金额在2018年后大幅成长,关键是「大基金」激励民间投资的结果吗?在国内进口的设备中,有多少是三星、SK海力士(SK Hynix)、台积电、联电、美光(Micron)在国内投资的设备呢?
在「国内制造2025」的背后,容易出现「过多资金在追逐有限人才」的问题,国内如何导引资源的正确流动,以及国内在美国单方面的技术制裁背后,如何说服国内外的菁英一如既往的继续努力,这将是国内产业政策主事者需要克服的障碍。
对设备原厂而言,如何在分散型生产体系的背后,如何创造另外新的主流需求,也将是欧美设备原厂的重要挑战。韩国或是台湾半导体厂的成功经验,能复制到新兴国家吗?
有为者,亦若是,也许设备原厂邀请韩国、台湾专家到新兴国家分享产业发展经验,更容易激起新兴国家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兴趣,而与韩国、台湾厂商合作,也可能是各国发展半导体产业最快的终南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