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member

AI会是超乎寻常的「工业革命」吗?

有哪些工作不会被人工智能(AI)取而代之?需要复杂决策与推理的工作,短期内很难被取代。李开复说:纽约客的专栏作家很难被取代,但新闻编译的工作就难说了;一样是医师,放射科医师比家医更容易被取代,在网络系统上媒合交易、运营商的客户服务,都是很容易被取代的工作,所以从英国电信(BT)到Vodafone都大量裁员,您认为台湾运营商可以幸免吗?

就像台湾银行分行没有消失一样,台湾运营商门市消失速度或许会慢一点,因为台湾幅员小,人口密度高,喜欢步行、面对面交易,这样也可以保留很多工作机会,不见得是坏事,只是专业服务业的进步就会慢一点。

2021年是有史以来独角兽增加最快的一年,但之后在资金成本骤增的压力下,新创投资慢慢走下坡。根据NVCA调查,2020年创投投入的资本为1,710亿美元,2021年是3,450亿美元,而2022是2,410亿美元,估计减少30%以上,这当然与资金成本上扬有关。原本以为不景气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看来AI是重要的解方。

关键的观念是「以庞大的数据为后盾,根据每人特定需求提供专属的服务」,这样的概念可以大到工厂的「少量多样生产」,也可以小到个人化的生活体验,这也将是「赢家全拿」时代的深化。

在网络发展的第一阶段,市场形成的速度远高于工业时代,但通常一开始会有很多新创公司参与,经过淘汰赛后由领先者出线。但现在是使用者同时参与创造数据,让数据增加几乎接近「零成本」,亦即这个市场将出现「指数型成长的模式」,新创事业出线更为困难!

但科技大厂都看好AI商机,在ChatGPT上市之后,很多科技公司都推出相关应用,但最具影响力的仍是微软(Microsoft),微软宣示将把ChatGPT导入所有应用平台,2月放在Bing上,3月则是Office软件,接下来也看到阿里巴巴、Meta开发类似GPT的大语言模式。

其次,AI应用领域无所不在,从场域到影像、文字、声音,多重内容的连动与结合,而混合型的应用更是大家很容易想像的变种方案,这是无缝接轨(Seamless)的多元共创。

这个趋势已经被讨论好几年了,但没有想到是由AI与NVIDIA的GPU做为驱动因子,而台积电与背后的创意电子等公司就成为间接受益者。此外,NVIDIA使用「专属软件」,让GPU得以在最佳的状态下运作,这也是其他竞争者望而生畏之处。

从用户端观察,软件使得AI扩张更为容易,使用具亲和力。很多生态系业者以各种演算法,透过ChatGPT提供各种有效的应用,领先者的优势已经十分明显,这并非只是炒作的一时现象。

过去苹果(Apple)的App stores是提供多元应用的平台,但Open AI直接切入各种应用,扩散效益将更为惊人,例如GPT-4可以结合影像,这又是另一种超越大家想像的应用。

未来的使用者,不是查找部分数据,而是用部分数据诱导出更多的相关数据,革命性变化促使我们面对重新定义产业与国家战略的时刻。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DIGITIMES,着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国内、欧美、亚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