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ADI

电子六哥东协南亚战略(6):台湾为何不可或缺?

从1985年起,我已经观察产业38年了,产业领袖说:「AI会吃掉软件,而软件将取代硬件」,但是大家也都明白,在ChatGPT兴起之后,AI新创正进入「大灭绝」的时代。因为软件是赢家全拿的产业,第一名的企业遥遥领先,拿走独占型的利润,其余业者嗷嗷待哺,多数在创业大潮中沦为波臣。

反倒是硬件制造业历久弥新,客户也分散供源,因此独占利润少,甚至创造大量技术劳动力的需求。从国际竞合、社会公义的角度看,硬件制造业的价值也被重新审视,美国政府「重新有意义的掌握供应链」的呼吁,让台湾的角色、重要性也被高度重视。 

如今时空环境大变,企业悄悄的在东协南亚落脚,台湾从半导体、PCB、连接器,到NB、服务器、手机制造都是全球翘楚,少了台商不成军,而且难以速成,硬件制造、代理成为铺陈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的环节。

1985年,台湾开始推广IBM兼容电脑,在微软(Microsoft)Windows软件与英特尔(Intel)386微处理器的加持下,台湾开始了电脑王国的奇幻旅程。微电脑时代的台湾,宏碁、神通堪称台湾电脑业的少林寺、武当山,从这两家公司开枝散叶的业者,宏碁、华硕、纬创、神通、联强、神基、友达、佳世达、和硕都是当中的翘楚。

而另外两大势力是从生产计算器起家的仁宝、英业达、广达,及郭台铭创办的富士康集团。这几个流派衍生的企业,在1990年代开始承接代工订单,从1992年美系电脑吹起降价潮之后,短短五年之内,台厂生产规模扩张10倍之多,并开始透过上市柜的手段,募集社会大众的资金。

在资本公开化过程中,全球开始注意台商的角色,2000年之后,台商半推半就的往国内移动,有了国内的生产基地,单月产量数百万台NB的业者开始出现,背后就是蓬勃发展的IC设计业、相关零件工业与代理业者,而台商的主力也从NB扩张到手机与工业电脑。

台商羽翼已成,面对从国内转移的生产基地,东协南亚期待的不仅仅是手机、NB,也包括半导体、面板与其他零件产业,甚至未来车。各国都需要台商之助,建构能与本土经济活动连结的量产制造业,聘雇更多劳工,也创造白领工程师与管理职的工作机会。

对台商而言,在G2竞合与国内社会成本激增的大格局下,部分生产线往东协南亚移动是必然的趋势。

只是过去单纯以劳动力、社会成本为考量的企业,在面对ESG的新时代,必须考量与当地社会共创、共荣、共享的普世价值。因此,从布局开始就要有更宏观的视野,过去的量产能力,不过是让台商有个起步基础的价值而已。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DIGITIMES,着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国内、欧美、亚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