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前后,东欧市场自由化的浪潮席卷而来,很多人在东欧市场赚到第一桶金。北投凤甲美术馆的创始人邱再兴,他是施振荣的老东家,跟我谈过如何在东欧市场浴火重生的故事。很多台商怀抱着的大梦,希望知道东欧市场的全貌。
当时我在资策会MIC带领研究团队,我的顶头上司陈清文,也是当时MIC的主任,问我能不能做个研究,跟大家分析东欧市场的近况。
「以客户的需求,提示该做的事」,陈清文是好老板,但我摇摇头说,没去过东欧,也知道当时研究全球PC市场的IDC与Dataquest并无东欧市场的报告。
但从正面角度思考,台商的价格,对于东欧买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至少也得给厂商一点参考数据。
其实,我一边摇头一边想,这个事情无解吗?厂商不过是要找到经营东欧市场的策略,及经营当时9个主要东欧国家的优先顺位而已,我回报陈清文,愿意接受这个任务,然后开始汇整东欧PC市场的数据。
我找到旧苏联的PC市场需求大约50万台,而东欧国家每400万美元的GDP,大约可以创造出1台PC销售量的数据,我用这个数据推算东欧9个国家市场的规模。
也进一步汇整出东欧国家中,捷克精密机械业有一定的基础,要投资的话,捷克可能是首选。其次是生产消费电子,如冰箱、洗衣机的波兰,如果要前进东欧的话,最方便的入口是匈牙利。
这些当然是粗放型的答案,但在那个没有Internet、手机,连PC都在拓荒的时代,有这些数据「聊胜于无」。最后陈清文要我筹办一场「东欧PC市场研讨会」,向产业界报告我们的研究心得,那场研讨会也受到大家的肯定。
几年之后,我奉派到匈牙利参加世界科技大会,前往东欧之前,已经大略知道各国的条件,这些常识让在我看欧洲地图时,知道穿过乌克兰的俄罗斯油管代表什麽意义;知道长达1,200多公里、穿越波罗地海直达德国的北溪二号天然气管线,又具有什麽样的战略意义。
这些知识,也许我一辈子也用不着,但却让我在阅读新闻、书籍时,有更宽广的视野。我在布达佩斯的锁链桥上,看着潺潺流过的多瑙河,如果我当时对所有问题、挑战都说「No」的话,我不会有今天的机会。
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从答案中也可以看到您用心与否?而所有的努力都是丰富我们人生的过程,而轻易错过的机会,都是您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