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业者应整合以因应全球光通讯产业发展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1
TCA-未来科技馆-媒合
Event

台湾业者应整合以因应全球光通讯产业发展

  • DIGITIMES企划

受到近几年来云端运算架构环境日益成熟,各种多样化的网络平台、在线应用服务、移动手持装置,以及Data Center大量出现的影响,无论是企业亦或是消费者,对于网络网络的带宽需求都变得越来越迫切,这也使得光通讯产业相关设备、产品及技术的未来发展,开始普遍受到人们所重视。

根据光电科技工业协进会(PIDA)在2011年12月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光通讯市场总产值于2011年时已达到271亿7,100万美元的规模,相较2010年的成长幅度为8%,预期由2010年至2014年,还将继续以9%的平均复合年成长率(CAGR)速度在成长。而近期PIDA针对台北国际光电周和台湾平面显示器展参展厂商所回收的354份有效问卷亦显示,受惠于人们对于云端宽频的强大需求,全部光通讯产业受访业者对于其发展均倾向持平与乐观之态度,景气信心指数高达57.5,这都再再显现此一产业的未来值得令人期待。

相较传统铜缆线路 光通讯具有极大优势

顾名思义,所谓光通讯即是「以光来传送信息」的一种有线通讯方式,其运作原理是先将信息发送端信息透过装置转换成光信号,利用光纤所构成的网络来传递该项信息,并设法确保其在传递过程中不会有衰减或严重变形的问题,最后再传至信息接收端的相关设备上,将其转换成电气信号,以便供后续的信息设备进行处理。

一般来说,基本的光通讯系统需要包括:将信息转换成电波信号的信息发射器、可依电流强弱控制半导体雷射或发光二极管,藉以产生光波信号的调制器、能由甲地传递明暗信号到乙地的光纤、接收光波信号的光侦测器、将光波信号回复成原电波信号的解制器,以及再将电讯转变成信息的信号接收端…等项目。

「也因此整个光通讯产业范畴,可说主要是由光纤?光缆、光通讯设备(如区域网络设备?电信光传输设备?光通讯量测设备)、光通讯元件(光主动?被动元件)…等多项产品类别领域所组成。」

也正由于光通讯是利用光全反射原理进行信息传输,而光频率比电讯频率要高出1,000~10,000倍,因此与传统铜缆线路相较,光纤线路具有重量轻、低损耗、高信息容量、保密性佳、不受电磁干扰、信号不易衰减、可长距离传输、无需使用太多中继器,以及即便将若干条长距离的光纤线路予以并列,其彼此之间也不会产生串讯(cross-talk)干扰…等多项优势。

「现在已经有不少国家的广播、有线电视、光纤导引飞弹、电信网络、公共电话干线、地域通讯网络、电话用户线路、监控?遥控侦测、办公室数据线路、电脑数据网络、卫星地面台…等,有关声音、影像、数据、医学、国防军事应用领域方面的基础系统建设,都已经或计划大量采用光通讯来进行布建。」

各国纷纷导入光纤网络基础架构 促成光通讯产业发展

举例来说,美国「国家宽频计划」即规划在2015年时要提供1亿用户下载速度至少50Mbps的宽频接取;英国「数码英国白皮书」要在2017年提供90%家庭与商业用户次时代高速宽频网络;日本「光之道」的目标是要在2015年让100%家户接取100Mbps以上超高速宽频网络;大陆「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则希望2011年时光纤宽频端口数超过8,000万,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8Mbps以上,并在之后3年内新增5,000个宽频用户。

至于台湾的「数码汇流发展方案」,除了要在2015年提供80%家庭用户可接取100Mbps有线宽频网络、光纤用户数达600万户、数码有线电视普及率达50%的全国总家户数之外,还规划要于2012年前完成40%比例的网络营运商PON光接取设备采用国产品之目标。「而这也促使光通讯产业的各项产品,在未来几年内势必会面临到一波爆发性的成长。」

根据PIDA的调查数据显示,受到上述各国积极广泛布建光纤网络基础架构方案的影响,全球FTTx(包含:FTTH光纤到户及FTTB光纤到楼)的用户数,在2011年已达到8,800万户的水准,而且自2007年以来,每年即以21%的年复合成长率在增加,至2014年时则可望达到1亿6,000万户的规模。

「特别是在大陆地区,虽然其FTTx的普及率仍旧不高,但在电信营运商的积极持续推动下,现在该地区在FTTx用户数方面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预计未来在全球光通讯产业市场发展中将会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至于在台湾市场,同样是受到电信营运商及政府政策的推动,原本长期以来一直是主要宽频网络接取技术的ADSL,也在2011年第三季时正式被FTTx所超越。

台湾光通讯产业结构  仍以光通讯元件为主

就光通讯产业各别产品领域项目进行分析,根据PIDA数据,要以包含WDM、ATM/SONET与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等产品项目的光通讯设备为最大宗,占整体市场的58%,金额约有155亿2,800万美元的规模;其次是光纤光缆产品,约为整体市场比例的22%,金额大约是60亿8,500万美元;最少的是以光收发模块(Transceiver)为主的光通讯元件产品,其比例仅约为20%,规模大致为55亿5,800万美元。

而在台湾光通讯产业方面,2011年的总体产值为新台币239亿200万元,占该年全球市场的10%,预期在2010~2014年之间会以11%的平均复合年成长率增加,其中占有比例最高的是光通讯元件,约占台湾此一产业70%的产值;光通讯设备为第二,占全部总产值的22%;最少的即是光纤光缆产品,仅占约9%的比例,显见台湾的光通讯产业结构目前仍是以光通讯元件(包含光主动?被动元件)为主体。

目前台湾主要的光通讯元件厂商接近30家,如上诠光纤通信、友嘉科技、台达电子、全光科技、亚洲光学、波威科技、冠德光电、前鼎光电、连展科技、创威光电、华信、联亚、联钓光电、鸿亚光电…等,其经营型态多是以为通讯设备大厂或美国母公司进行模块或次模块代工服务为主。

PIDA认为,这是由于台湾光通讯元件业者能够维持优异的性价比,使得其产品在全球产业竞争与低价化的压力下,仍能成功打入国际光通讯设备大厂的供应链。不过有业者表示,由于光通讯产业未来将会走向垂直整合的方向,如台湾同业彼此之间仍继续采用削价竞争、大打价格战的策略,对于产业发展相当不利,因此他建议,业者应设法与本土网通、系统设备商进行配搭,才能为找出下一阶段的出路。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