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运筹云端服务 赋予产业全新竞争力
由于毛利率不断下降,加上工资与制造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长期以OEM/ODM见长的台湾制造业,近年来一直兴起如何转型或提升效率的讨论。过去的讨论方向,不外乎是要师法苹果、三星,朝品牌及设计的方向努力,或是强调提升整体价值链的专业电子代工服务,如物料管理、后勤运输,甚至提供产品维修服务等。
发展品牌,不但需要时间耕耘,而且企业文化与经营观念都和OEM/ODM迥异,更可能与原来的OEM/ODM客户产生冲突,除了宏碁、华硕等企业是透过将品牌及代工事业一分为二,台湾的制造业发展品牌的成功案例并不多。
事实上,台湾制造业者多年来透过OEM/ODM模式,磨练累积出来的生产与创新能力,如弹性管理能力,与快速的产品上市周期等,仍有相当大的竞争优势。加上台湾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型态,虽然经济规模远不如许多知名大厂,但透过产业群聚效应,仍有一定程度的竞争力。
若富士康、广达等制造大厂愿意出面整合,以系统化的方式,结合软硬件业者专长,提供包括各式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所需的制造运筹云端服务,就可让原有的ODM/OEM代工模式,赋予完全不同的面貌。
提高沟通效率 减轻管理负担
透过云端运算技术所建立的「制造运筹云端服务」,将可允许供应链的客户、制造商与供应商,能在专属的服务平台协同运作,快速布署并动态进行资源配置,同时支持虚拟化的弹性配置及延展性,上下游业者可适度共享软硬件资源,一方面降低营运成本,一方面又可提高沟通效率,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台湾IBM指出,在一项针对台湾制造业近 200名 IT 专业人员的调查发现,受访者在 IT 管理上遇到的最大困难,包括「内部沟通流程繁复没有效率」(34%)、「人手不足」(17%)及「不知如何因应个资法」(15%)占前三名。其他困难还包括「未建置异地备援」、「不知服务器效能是否能满足需求」等。
台湾IBM归纳调查结果,发现IT人员的管理困难可以分成「内部沟通协调」和「信息系统的管理」。内部沟通协调之所以不易,乃因传统的企业流程管理,是直接写入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之中,逻辑盘根错节,牵一发动全身,不仅提高了变革的复杂度与成本,更可能因为效率低落而错失商机。
而信息系统管理困难则源自于企业数据量爆炸性增长,公司购置存储信息系统愈来愈多,软硬件平台的异质性更导致 IT 管理、维护上的困难,除了管理成本支出,更严重的是提高信息安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调查中,24%的IT人员认为云端运算会是未来首重的考量。事实上,透过云端运算的整合与共享特色,确实有机会让制造业者弹性地与上下游企业的ERP、监控、流程相整合,提高沟通效率,进而;更能进一步提供包含代理扩展、实时维修、售后服务等项目。
对大企业而言,制造运筹云端服务可提供制造代工以外的附加价值,而对中小企业而言,藉由云端运算与大厂可以更有效率的配合,更可因此与大厂共享许多符合国际规范的管理资源。
尤其在节能减碳的趋势下,制造业将会面临更多的要求,如RoHS、碳足迹、耗能标准、零时差维修等规范,更是欧美市场陆续加入的必要标准,企业若要为产品提供完整信息,势必得投入更多的成本,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符合这些规范势必会成为重大的营运负担,但透过云端服务的支持,如在碳足迹的规范上,未来可能只要有一个碳足迹云,就可以协助企业计算出一个产品从原料、制造所有所需的碳排放量,业者只需要负担服务费用即可,企业还可更快速的反应未来规范,取得市场先机。
制造大厂纷纷投入 中小企业趁势而起
目前包括广达、仁宝、纬创、富士康等重要制造商,都已纷纷加入制造运筹云端服务的行列。仁宝设计本部副总经理蔡敦谊表示,代工制造业需要透过云端服务,转变成以制造生产能力即服务、设计能力即服务、创新与智财组合(IP Portfolio)即服务等,全新思维为出发点的TSM (Total Solution Manufacturing)。」
富士康营运战略处长顾及然出席经济部工业局所举办的App产业推动记者会时也指出,富士康将在高雄软件园区兴建比台北总部规模更大的云端中心,预计年底动土。此外,富士康更计划在全台各地普设云端中心,方便客户在云端存取数据,都可看到台湾制造业积极投入制造运筹云端服务的决心。
如何将自身的优势云端化,并让企业在OEM/ODM服务做得更好,是制造运筹云端服务的发展重点,若能结合台湾既有的产业群聚力量,进一步服务价值链中其他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活用台湾中小企业的弹性及创新能力,藉由云端服务让接单、采购、生产、运输、售服等一般作业更有效率,可让台湾中小企业提供与一线大厂一样的服务品质,却能拥有更多的利基应用,不论是OEM或ODM,才有机会跳脱价格厮杀的红海,朝高附加价值的蓝海服务营运模式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