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计划上路 台湾智能电网规划启动
电作为台湾最主要的电力供应者,对智能电网在台发展的影响力自然无庸置疑。台电综合研究所主任杨金石指出,推动智能电网的目标,必须与台湾能源政策息息相关,其中最重要的考量,就是独立及安全,其次就是希望能提升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并可藉以提升发电效能,进而提高产业竞争力,及协助特定产业如绿建筑的研究与发展。
此外,不管是产业或民生需求,对于供电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更希望能对电力信息有更多的了解,加上气候变迁带动的节能减碳风潮,导致再生能源必须经由整合串连,来提升供电效率,使得智能电网的推动,已是迫在眉稍。
台电的智能电网规划
在前述考量下,台电提出的智能电网基本架构,从发电、输电、配电到用电,已规划的相当完整。如从发电到输电,将会大量使用传感及通讯元件的设备,包括自动化监控、广域相当量测、弹性交流输电及自动电压控制等系统,让变电所、馈线等配电系统都能自动化,并建构再生能源及微型电网等环境,以符合双向电力的潮流,再与中油等其他事业合作,建构出更智能的用电环境,如电动车充电系统、电表系统及家庭自动化等。
事实上,台电的智能电网规划架构,与其他国家差距不大。杨金石表示,欧盟智能电网执行计划分为5层:第1层是先建立创新的输电网络结构、先进的输电及电源技术与新型监测、控制与存储方法;第2层是建构更自动化且具自癒功能的中压配电网络,并以信息科技监测和控制低压网络;第3层是整理再生能源、分散式电源、电动车和电力存储,以达到第4层的目标,管理消费端能源使用效率。进而达到第5层的目标,让用户了解并积极参与。
杨金石强调,智能电网要成功,一定要提高用户体验的好感,以美国PG&G为例,第一期800万用户的意见就相当多,业者需要一一处理。而他在2011年3月到新加坡开会时,也有澳大利亚电力业者表示,智能电网的应用一定要相当便民,甚至要做到「连祖母都觉得有用」。
因此,杨金石指出,台电规划智能电网的程序,2011年将会先规划出需求与现状的差异,包括电网与控制系统、通信及数据库等,然后进行技术差距分析,以了解应该如何补强,并进一步研究用户需求。
高低压AMI系统已上路
如从2008年就已经开始推动的智能电表基础建设(AMI),在以大型企业用户为主的高压AMI的部分,预计将会在2011年6月到8月进行第二批600具电表的安装,并于9月进行验收测试,连同2010年已经安装完成的第一批600具电表,预计在2011年底,台电即可完成高压AMI的基本测试,并开始采购及安装后续22,400户所需电表,这项总预算达新台币16.9亿元的高压AMI建置计划,也将在2012年全部完成。
而在以一般家庭用户为主的低压AMI方面,台电规划将在2012年先完成1万户低压AMI的建置,以进行成本效益验证及评估,目前的进度已进入建置契约公开阅览的阶段,预计在2011年底前,会完成建置案的公告审标及决标作业。
杨金石指出,低压AMI系统架构涵盖的用户量,远较高压AMI要多出很多,因此后端控制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如数据传输量势必大增,包括效率及费用,都要做更多的考量。此外,数据安全也是低压AMI系统架构必须要加强注意的地方,杨金石指出,美国加州在推动AMI系统时,为了避免数据外泄,用户甚至要隔天才能看到自己的用电信息,如何在效率及安全取得平衡点,是未来建置低压AMI系统非常重要的评估项目。
目前这1万户低压AMI系统,台电希望能做到的目标,包括能建立Web化的人机界面;建构服务导向的数据交换平台,以提供开放性数据给其他系统应用;建立亲和独立的入口网站,让用户可轻易的获得用电信息,届时电表内将有两组以上的通讯模块,一组对集中器进行电表数据传输,另一组用来显示电价及用电信息。
杨金石也指出,智能电表及集中器都将会采取开放性采购,目前已有6家业者通过评监,也希望能借此建立标准化界面及数据格式,以帮助智能电网后续的推动规划。
AMI率先推动 期待智能电网成形
透过AMI系统,台电未来除了可以执行自动读表及开票作业外,还可提供用户用电、停复电及电力量测值等信息,更能经由服务导向开放性架构,提供相关应用系统如电动车充电装置等,进行加值应用。
杨金石表示,配电及用户端自动化,已是未来电网强化的主流,影响所及也会带动通讯、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台电未来将会考量系统特性与成本效益,配合政府产业发展政策,持续分阶段推动智能电网,以创造一个优质、高效率、服务导向及环保的电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