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靠云端获益?不妨参酌海外成功案例 智能应用 影音
DFORUM
DForum0808

企业如何靠云端获益?不妨参酌海外成功案例

  • 明云青

应用材料公司针对旗下CAD使用者,打造桌面云架构,从而将CAD数据与桌面分离,一方面有助降低其对于高端工作者的购置需求,再者也拜云端数据的便携特性,进而形塑协同设计环境(法新社)。
应用材料公司针对旗下CAD使用者,打造桌面云架构,从而将CAD数据与桌面分离,一方面有助降低其对于高端工作者的购置需求,再者也拜云端数据的便携特性,进而形塑协同设计环境(法新社)。

伴随产官学各界卖力鼓吹,如今企业用户意欲撷取云端运算之相关信息,已可谓垂手可得,且考量各方所阐述的种种好处,也难免心生向往,认为理当是检讨传统On-premise架构存废的时刻;然既有包袱纵使未必好用,但毕竟已历经多时考验,至少达到堪用水平,同时亦已熟稔其管理或操作技巧,骤然将之抛弃,转而投靠深不可测的云端,惟恐未获其利、先受其害,除非得有别人家的成功案例可供参考,且具备强大的ROI支撑效果,再来考虑转换跑道,才比较合理。

凡事都有一体两面,有其利、往往也有其弊,端看从何角度来加以评估;以迩来最炙手可热的云端运算(Cloud Computing)而论,通常在任何一家企业内部,逐渐演化为讨论议题之际,若非主事者心有定见且强势主导,否则不难形成新旧两派角力的戏码。

主张勇于抢进云端的人士认为,传统On-premise信息架构,不仅挟带可观的建置、管理暨维护成本,且碍于任1套从无到有的Cook期间过长,身段有欠灵活,难以亦步亦趋地随企业策略之变迁,故基于诸多考量,理当转而投靠云端运算,才是斧底抽薪之计;惟主张停看听的保守人士,即便不否认云端运算为大势所趋,但仍认为不宜躁进,毕竟不管是私有云、公有云抑或混合云而论,相关技术皆未脱离萌芽期太远,也就是说,迄今并未历经过足够的洗礼,成熟度有待琢磨,尤其在业界标准犹在研议之际,此时无论做出任何动作,都有不小的风险。

除此之外,震惊各界的亚马逊(Amazon)EC2当机事件,当然免不了要被守旧派大作文章一番,连亚马逊这般高手都难免凸槌,其他规模更小、经验更薄的服务供应商,岂能让人放心?就算撇开公有云,纯粹将着眼点置于私有云,则企业信息部门,可有十足把握,可让私有云服务万无一失?当然,倘若云端效益果真不同凡响,也值得用户忍受一段学习曲线,但守旧派仍不禁质疑,那些云端运算的「粉丝」们,可拿得出让人信服的成功典范?

不可否认,如果仅从台湾找出云端成功案例,难度确实较高,但若指向欧美企业,不但不乏素材,且甚至能将个中效益予以分门别类,不难洋洋洒洒列出数项好处,确实不失为理想的参考依据。

促使老旧系统翻新 缔造开源节流效益

从事清洁杀菌湿纸巾、马桶清洁锭等产品销售的Clorox,向来对于IT投资不甚称积极,且其信息基础架构十分老旧,然在该公司力图开拓海外市场之际,深觉一味抱残守缺,恐对国际业务的拓展,构成莫大阻碍,于是决心励行改造,但考量预算能力有所不足,故此项改造计划,必须在最为经济实惠的前提下加以实现。

几经盘算,Clorox决定建立两座集中式数据中心,针对原本略显分散的机房,进行有效率的统整,在此过程中,该公司也将部分信息管理事务予以委外,除此之外的应用服务需求,则一律藉由云端运算来加以满足;不仅如此,Clorox并决定引进最新版Windows操作系统,并大量购置智能手机及iPad,希冀用以取代沿用多时的Windows 2000平台以及黑莓机。

至于在电子邮件服务方面,Clorox原本采用Lotus系统,如今则决定予以转换,转而投靠微软(Microsoft)的Exchange及SharePoint,并以云端服务的租赁式途径,取得相关资源,其信息长Ralph Loura透露,该公司前前后后仅花了2个月进行测试,很快就领略到云端运算的妙效,从而拍板定案;而除了电子邮件服务外,Clorox亦透过云端服务管道,撷取其他许许多多网络应用软件资源。

就Exchange、SharePoint等云端服务而论,Loura可说赞不绝口,认为使用经验颇为良好,他表示现今Clorox员工不管人在家中,或在外洽公,皆可随时随地藉由智能手机或iPad等终端装置,顺利连结到云端电子邮件系统,且无须受到防火墙或虚拟私有网络的制约,相当方便;尽管受限于经费,该公司并无法全盘实现有关智能手机、iPad、最新版Windows系统之升级计划,但瑕不掩瑜,仍已产生显着效益,不仅将用于信息应用环境翻新的成本开销,限缩到堪称低廉的地步,且拜员工生产力大增所赐,还让公司净利为之增长,可说一举兼收开源节流的综效。

善用云端存储服务 化解过往数据备份难题

一家名为Pump Solutions Group(以下简称PSG)的工业用磊制品供应商,在美国南加州建立一座数据中心,并基于该中心的数据备份需求,采用了AT&T所提供的云端存储服务;据该公司的全球网络经理Jeff Rountree指出,一直以来,该公司皆定期进行磁带备份,并大费周章地将一堆堆磁带,以卡车载运至其他地点存放,不仅效率欠佳,且为此耗掷可观成本,亟需设法予以导正,而援引外部云端存储服务,无疑正是化解这项难题的可行之计。

只不过,即便Rountree看好云端存储服务的衍生效益,但亦察觉个中存在一大盲点,意即用户若毫无限制将所有数据移至云端,则势必导致存储容量为之遽增,如此一来,难免致令成本水涨船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ountree深知,PSG在将数据丢上云端存储之前,自己得先做好一些准备。

该做什麽准备呢?Rountree给的答案很简单,便是「不要把所有数据存储到云端」,至于该怎麽做,则是巧妙运用重复删除技术,而他选择购置Riverbed所提供的Whitewater Cloud Storage Accelerator设备,透过它的辅助,好让所有将被移至AT&T云端存储平台的数据,都已历经重复删除技术予以去芜存菁,不仅如此,也一并确保这些数据的传输,绝对都处在加密状态。

对此Rountree比喻,如果不先行处理,则PSG需要向AT&T购置的存储容量,可能高达100GB,但藉由重复删除技术的穿针引线,可能让容量需求骤降至10分之1,也就是只剩下10GB,一来一往之间,已足够让云端存储服务的租赁成本,发挥可观的撙节效应。此外,为了满足灾难复原需求,PSG特别对AT&T提出要求,针对本地及线上保留两套数据副本,如此即便AT&T服务系统因故失效,最起码本地的Whitewater设备,也能适时提供另一套副本,紧急支应该公司营运需求。

诉诸桌面云 发挥协同设计综效

颇具全球知名度的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基于信息采购及维护成本之节省需求,也在2011年间,将云端运算付诸实践,先是将散居全球各地的17个信息部门,整并成为单一组织,接着锁定旗下所有CAD使用者,为其部署桌面虚拟化环境,继而延展成为一套专为CAD应用而生的桌面云(Desktop Cloud)架构。

Applied Materials副信息长Jay Kerley认为,一味将数据、桌面作业环境等两者予以綑绑,其实是毫无必要的,因为若将数据置于云端,其使用效率才会更高、更灵活,也唯有如此,才能让使用者突破桌面环境的桎梏,而把数据随时随地带着走,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1台显示装置,就可以观看他们所需要的数据;而在数据、桌面两者脱钩的情况下,该公司再已无必要频繁购置高端工作站,仅须部署搭配GPU的精简型桌面刀锋设备,再藉由高速网络,将这些刀锋全都串接在一起,即可满足一切需求,且无须担心网络效能不彰,导致个别员工生产力的骤减。

Kerley并指出,几经评估,Applied Materials也决定引进惠普(HP)的Remote Graphics Software(RSG),来作为串联所有桌面作业环境的媒介,借助这般模式,其旗下需要进行CAD操作的设计人员,即可随时透过云端,向其他员工展示其3D创作,并与相关同仁实时互动,迅速执行后续的修改、补强或确认等动作,借此营造良善的协同设计综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