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消费性电子市场大势 智能应用 影音
贸泽电子
DForum0808

2011年消费性电子市场大势

  • DIGITIMES企划

DIGITIMES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兼主任 简佩萍
DIGITIMES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兼主任 简佩萍

消费性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s;CE)产品,近10年已成为电子产业的当红炸子鸡,好的CE产品不仅要在外型上取胜,在操作界面、即所谓的人机界面(Human Interface)也要够亲和,便能在市场赢得掌声...

首先分析市场当红产品的销售量,目前市场统计新产品上市第1年销售量当中,就属iPad(1,950万台)和PSP(1,450万台)拿下前两名最受瞩目,其余NDS(880万台)、iPod Touch(860万台)、Netbook(860万台)、iPhone(610万支)也算是名列前茅的当红产品。

其他3C产品累积销售突破亿台的,目前只有数码镜头、MP3、电视机、机顶盒,上述这些都是进入成熟期的产品。而平板(Tablet)电脑市场,则算还在成长期,市场预估2013年以后将会挑战1亿台,由此可见Tablet市场的后劲看好。而2011年市场预估销售量中,苹果将独领风骚,拿下冠亚军(iPad 3,500万台、iPhone 7,000万支)的宝座,苹果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力不可小覤。

苹果iDevice的影响力

在消费性电子产品中,各市调数据纷纷显示,苹果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Change Wave Research分析将近有82%的消费者仍偏好苹果的iPad,而Business Insider的分析中,比较MacBook Air和iPad两项产品,iPad仍是消费者优先考量采购的产品,而iPad用户1天平均使用1~3小时,未来还会随需要而增加。

苹果在消费性电子产品线的布局,依照规格与设计、材料成本、外观与功能、价格、销售定位等显着差异,区分出iPod shuffle、iPod nano、iPod Touch、iPhone 4、iPad等各式产品,价格依序为49、149、229、599、499美元起,每样产品皆有不同的消费族群。其中,iPad最受瞩目,上市1个月内就狂销超过100万台。由于mytype调查发现有9%民众想买但负担不起,希望有更低价的iPad,因此简主任推论,在2011年的Tablet市场区隔与品牌定位中,苹果将以主流iPad(499美元)和低价iPad(299~399美元)的布局,来与电子书厂商(如邦诺Barnes & Noble的Nook Color)、PC品牌大厂299美元低价PC(如宏碁Iconia、华硕变型平板等)、以及手机大厂(如Motorola Xoom、RIM的Blackberry Playbook等)的平板电脑产品一较高下。由于Tablet市场后势看好,加上毛利率比PC还高,虽说目前iPad的市占率为第1名,但各大PC系统厂商,还是纷纷推出自家的Tablet产品,抢占Tablet市场大饼。

就3C产品而言,苹果iDevice的效应持续扩大,冲击其他产业甚巨。在手机市场部分,2011第1季的iPhone批发收入便以119亿美元超越Nokia的94亿美元。在掌上型游戏机市场部分,2011年销售量会骤降到2,000万台以下(2008年高峰期是4,780万台),而笔记本电脑市场则提早在2011年进入成熟期,年成长率仅5.8%。

苹果的iDevice (含iPod Touch、iPhone、iPad)搭配iOS的平台魅力,让游戏厂商纷纷加入开发触控式游戏的行列,根据统计,在苹果App Store的营收比重中,游戏便占了近4成。由此可知,iOS的简易人机界面、流畅的画面,加上云端程序下载的架构,让iDevice成为CE市场其他厂商仿效的目标。

Smart TV将主宰数码家庭市场

再来看看数码家庭(Digital Home)的市场部分,市场皆认为下一波新浪潮即将启动,Smart TV(智能电视)将成为要角。以音乐为例,MP3的出现改写了整个音乐市场,以往消费者想听一首歌,往往必须买整张CD专辑,然后喜欢听的就那几首歌而已,但iPod改变了消费者听歌的习惯,消费者只要上iTunes花一点小钱买想要听的单曲就可以了,造成今日在线音乐的流行。

同理,像是Netflix、亚马逊、Apple的iTunes租片服务,就是提供消费者另一种看电视的习惯。消费者只须花一点小钱,来选择他想要看的影片、电视剧、连续剧、音乐剧、体育比赛等等,不需要花较多的钱去买整个频道。此将改写未来电视产业的生态,所以未来Smart TV也将会像MP3那样改变消费者的收视习惯。

由于目前电视产业的既有生态体系,仍有传统付费电视(第四台)广播业者把持住,他们提供机顶盒给收视户使用,且功能受限于该机顶盒。因此Smart TV厂商为了突破重围,便透过策略联盟的方式,包含硬件大厂、内容制作商与内容代理商,串出自己的产业链,并透过网际网络的方式来供应服务内容,让Smart TV的平台成为可能。

因为受到Smart TV阵营的势力压境,传统营运商也开始提供延伸服务,例如youview和HbbTV等等。不过Smart TV阵营的策略联盟,也纷纷提供延伸性的服务。例如影片商Netflix推出多平台(Wii、PS3、Xbox 360甚至PC)的看片服务。而智能手机商(Google、Apple)的投入,将会主宰未来Smart TV平台的发展。

智能手机平台 将同时在Smart TV上演

苹果日前推出了仅99美元的Apple TV机顶盒,让使用者接在电视机上,在内容服务部分,原本苹果仅提供租片服务,由于Android平台的紧追直上,2011下半年实力差距将缩小。因此市场预料苹果将会开放其App Store服务予Apple TV,届时Apple TV可能也有类似iPad的操作界面,让电视除了影音之外,也能执行App Store里面的应用程序、游戏等。

iOS平台涵盖了MP3、手机、平板,甚至电视,此举将让Apple TV的出货量提升。市场预测2011年Apple TV将有机会售出300万台,虽然这只占了iDevice 2%,占Smart TV装置潜力市场1%而已,但未来Smart TV市场成熟后,Apple TV将有机会再提升。

再看Google阵营,Google TV属于开放式架构,其平台提供给电视机厂商、内容服务商等,让厂商可以研发出Smart TV相关产品或服务。Google TV以Chrome浏览器架构,让电视可以互动化,使用者可以透过其查找引擎与广告,来观看想要的节目,亦可上网、执行应用程序等等,并经由手机来遥控。目前Sony的Internet TV便是采用Google TV平台。

由于两大平台都将提供游戏下载,此举将带动周边配备商机(如摇杆、方向盘、雷射枪、摄影机…等周边装置)。

智能手机平台的未来 向其他CE发展

两大智能手机平台,不仅在Tablet上,且已经顺利进驻电视产品了,其他OS部分也有向Tablet发展的态势。例如HP自买下Palm之后,其webOS平台除了应用于智能手机(Palm pre)之外,也将应用在其平板电脑(TouchPad),甚至打印机产品。而RIM买下QNX之后,其QNX系统也将在其平板电脑(Playbook)上看到。

由于各智能手机平台厂商,皆透过Installed base协力厂商的Apps使用者体验等3个正向循环,来推升自己的销售量,且这股势力不仅延烧到其他的3C产品,也将试图改变其产业生态。因此未来不会只是三萤一云,将可能发展到N萤一云(手机、GPS、平板、电视、汽车、电脑…等)。

最后,以市调单位Business Insider的调查报告作为总结:终端产品的竞争关键,在于「平台」与「特色」,美国消费者采购智能手机最注重的,也是这两个因素(分别占38.2%、33.1%),其余像是App、数据转移容易、价格、搭配的运营商,总共只占28.8%。因此,要开发消费性电子产品,只要掌握平台和特色,就可以掌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