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硬件发展趋势 研发符合社会潮流人机界面技术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6
西门子软件
Event

观察硬件发展趋势 研发符合社会潮流人机界面技术

  • 许家铭台北

蒙恬董事长蔡义泰
蒙恬董事长蔡义泰

人机界面核心技术不断的创新与突破,表现亮眼,让许多3C产品赋予创新的意义,以目前市面上人机界面的产品类别,手写、语音、光学识别、名片光学识别、生物认证以及安全监控,识别核心垂直整合上下游关键技术,分别应用至PC、移动通讯、通讯传输、网际网络、信息家电等不同的产业中。

但许多跨平台识别软件嵌入解决方案,目前都还式架构在旧有的核心技术,例如近期发展的简报器和无线手写板,都是新的应用,但架构都在既有的技术上,最大的好处是,价格会因为技术成熟而下降,如此一来便可以让更多有需要的人享受到科技所带来的便利。

这些趋势,都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去做考量,社会的环境、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需求等,都是考量的依据,像打造应用于移动办公室概念的人机界面,便是由于无线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成熟稳定,才有可能实现与落实。

网络与通讯引发另一波人机界面应用

移动上网慢慢的改变社会与办公方式,所以把相关的文化与技术整合在一起,落实在不同的产品,像近期iPhone在社会上引发一股风潮,无论是该产品的硬件技术与后端软件平台,都成为一种现象,如何分析这些现象,进一步研发或是引申让人机界面技术更好,能呈现的结果,会让使用者方便进一步感到窝心,便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人机界面的创新方面,无论是软硬件的结合或是纯软件产品,如何在旧有技术上达到创新,首先就必需要让操作界面更加人性化,也就是大家口中常提到的直觉化操作界面,从开启软件到操作完成,都不需要阅读操作手册都可以顺利使用,这就是创新。

而在硬件的搭配也要有部分的突破,例如简报器的设计,把的无线技术与人机界面中手写识别软件合并在一起,发展出新的应用,这些都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思考,所开发出的新产品,创造新技术应用与产品价值。

使用者需求与外在环境的互动,会创造出需求,创新有时是无中生有,有时则在旧有的技术下诞生,像iPhone手机运作机制成功,让消费者、手机相关业者、软件业者,都创造出新的价值与良好观感。

但在人机界面研发厂商的角度上如何改进iPhone或是其他手机,在这当中的窍门,要从不同的观点出发,手机的人机界面技术加值或突破,由于受限到手机硬件或操作系统的限制,不是那麽容易执行。

首先无线传输技术便是一个需要突破的课题,举例来说,蓝牙的连结与认证,对于人机界面研发商来说,也许内部并无类似的开发经验,就算开发成功,但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蓝牙设定连结本身,也许就不是那麽人性化,无法达到随开即用。

除此之外,手机的操作系统也许被上游厂商掌握了关键程序码,某些重点程序部分无法使用,而后续就算研发了更新更好的人机界面应用,也可能因为不符合后端手机业者的软件销售平台游戏规则,而无法上架,所以手机的人机界面比一般的人机界面更不容易发展。

跑在硬件发展前面,透析人机界面发展趋势

OCR、BCR技术虽然早已通行一阵子,当30万像素的镜头出现在市面上时,我们就已经在研究识别效果,然而发现30万像素无法达到完美的效果,但100万像素的镜头没隔多久就发展出来,已达到识别的最低门槛,所以当硬件还没定位时,便已经着手研发识别技术。

透过镜头去做识别文字,与一般的扫描仪最大的不同在于,扫描仪在扫描文件时是密闭空间,而镜头却是在开放空间,这两者最大的差异点是,环境光源会造成识别度上重大的影响。

所以当移动使用者在使用镜头识别,会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光源,不同的环境光线的强弱会有明显的差距,只要先克服这个关卡,后续的识别技发展便会向前跨出一大步。

所以所有的技术都需要一段时间的熟程与长远的眼光去做研发,研发要看硬件趋势,甚至要跑在硬件发展之前,在综合使用者与社会环境的脉动,人机界面才会创造出不同的利机与更适合消费者的产品与技术。(蒙恬董事长蔡义泰口述,许家铭整理)

蔡义泰,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信息工程研究所,于1991年成立蒙恬科技并任总经理,2002年接任蒙恬集团董事长职务;研发中文手写输入相关软、硬件产品,致力于智能人机界面(Intelligent Human Computer Interface)领域。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