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总统府办公室于10月9日发出声明,已接获美国通知,将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SK海力士(SK Hynix)中国工厂认定为「已核实终端用户」(Validated End-User;VEU),此后两厂进口美国芯片设备将无需「额外单独审批程序」,接著传出臺积电也获美国延展1年不需审批的消息,即便如此,未来中国半导体产能增长已非外资主导,而主要由中资业者投资所带动了!
目前中国半导体厂外资业者,主要包括韩资与臺资业者。韩资包括三星西安厂与SK Hynix无锡厂、大连厂等12吋厂,三星西安厂月产能约25万片,SK Hynix月产能分别是无锡厂21万片及大连厂6万片。臺资包括臺积电、联电及力晶。以12吋厂来看,臺积电南京厂与联电厦门厂月产能各约3万片,而以力晶转投资的合肥晶合,月产能超过10万片为最。
2022年合计外资业者产能约占中国总产能的3分之1,三星与SK Hynix是主要贡献者,两家业者近年可说是带动中国存儲器供应链的逐步成形;在晶圆代工方面,臺积电与联电规模不大,力晶是后进者,就发展时间与产业地位上,均不若自2000年起遍地开花的中芯国际。
延伸报导传臺积电中国产线将获美国豁免 惟待遇不如韩存儲器业者
我认为未来数年外资厂产能成长将相对有限。
一是产能最大的三星西安厂与SK Hynix无锡厂产能已达原规划目标,仅大连厂尚有月产4万片的扩产空间。
二是美国对中国严格出口管制下,获得美国建厂补助的臺积电与三星,必须依循在中国扩产的限制规定:先进制程产能成长不得超过5%,成熟制程产能不得超过10%。在未来美国扩大打击的风险下,预期与三星同为存儲器领导业者的SK Hynix,未来投资也会相对保守。
至于两家成熟制程代工厂联电及力晶,未来还是可能面临美国对成熟制程加以管制的风险,联电已规划将厦门联芯转为独资,要再大规模扩张可能性不高。相较之下,力晶与合肥官方合资的晶合整合,厂区规划目标月产能是30万片,又已于2023年5月在上海创业版挂牌,在官方与民间资本的挹注下,未来应会持续拉开与臺积电与联电在中国的产能差距。
另一方面,2022年中资业者产能约占中国总产能的3分之2,两家最大晶圆代工厂中,若合计8吋厂与12吋厂产能,中芯约当36万片12吋晶圆,华虹(含华力)约当14.5万片12吋晶圆。在存儲器方面,长江存储与长鑫存储大致都在月产10万片12吋晶圆上下。
观察中资业者扩产規劃,中芯新增产能来自于中芯深圳(Fab 16A/B)、中芯京城(B3)、中芯东方(上海临港)、中芯西青(天津)、中芯整合(绍兴)等5座12吋厂,除深圳厂产能目标为4万片外,其他4座目标都是月产能10万片。华虹增产能来自于无锡12吋厂,目前一期营运已达規劃产能,二期待扩,两期合计产能可达18万片。存儲器方面,长江存储与长鑫存储产能規劃目标都订为月产30万片12吋晶圆。
除此之外,中国接下来扩厂与新建厂新增产能規劃目标达月产5万片12吋晶圆的业者,尚包括广州粤芯、杭州积海、杭州富芯、上海格科半导体与广州增芯等。
今年度上市的中资晶圆厂,包括华虹及绍兴中芯整合,前者更成为今年迄今科创版最大的IPO案,另长江存储预计也会于今年上市。此外,之前曾因弊案而中止一段时间的大基金二期,今年已重新启动,除参与华虹公发外,也相继注资长江存储、士兰微旗下的厦门士兰明稼、华润微旗下的润鹏等。不论就政策与资金上,都为中资晶圆厂扩产提供强力支持。
接下来中资晶圆厂扩产的變量有二,一是重要制程机臺本土化推进速度,二是是否美国为避免LED、太阳能面板、显示器面板为中国后来居上主导的情况重演,进而限制中国成熟制程产能大规模扩张。
只要未被美国进一步「掐脖子」,那么未来数年,中国业者的产能市占不论在国内或在全球,都将有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