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你要动了?」
「别提了,实在不是我的生涯规划,小时候算命的也没讲。我们拼命这么久了,收入竟然不如隔壁栋那些没经验的。人家招手说两倍,不过去的话怎么算都是傻瓜,你不是也要去吗?」
「是啊!他们还说如果愿意跨海到总部,签两年,再加50趴,你要吗?」
「真是很难拒绝啊,不过那里的环境…」
「我也还在犹豫,家庭怎么办,两年后呢?」
人才的移动不只影响企业竞争力,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也是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所以人才的教育养成、招募安置、成长再教育、向心力凝聚等永远是组织核心策略或国家核心政策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般而言,一个人找工作主要考虑三项因素,即收入、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当然优先序会因人因工作而异。年轻人面临结婚、成家等经济需求,大多会把(短期)收入列为优先,也许愿意牺牲另外两项,觉得应等存够了钱,有安全感以后再来考虑其他的。年长以后慢慢会了解工作环境跟生活环境至少也同样重要,无奈往往再回头是百年身。
工作环境(对我而言就是学术环境)应该让人在不断贡献其价值给组织与社会的同时,能持续提升本身的价值。生活环境则牵涉到自身、家庭、社群等各项生活需求的品质与成本,是维持身心健康与工作动力的重要因素。它搭配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带来成就感,对个人与组织的长久发展是很关键的。
人才既是关键,组织策略(产业政策)如果没有把从业人员的收入、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的改善方案列为规划与执行的重点,恐怕难尽其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