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ST Microsite

朱志洋力推工具机产业国家队 砸六亿盼台湾摆脱中价魔咒(之一)

友嘉集团总裁朱志洋接受DIGITIMES专访。

友嘉集团总裁朱志洋创业近40年,近年连番并购德义瑞数个工具机大厂,跃身全球第三大工具机集团。他接受DIGITIMES研究中心主任黄逸平专访时说,大陆在领域内急起直追,台湾应趁此波智能制造趋势升级产业,并推出国家队以厚植全球竞争力。朱志洋认为,「面对大陆台湾需担心但不要害怕」,台湾人在行销方面具备韧性和机动性,是一大优势,像他即便已72岁,仍常实践自己口中的「一只皮箱走天下」。

朱志洋对数字相当敏感,精准掌控业务状况,手机甚至可查到全球旗下公司每日营运数字。他现在积极推动筹组工具机产业国家队,事实上在此之前,他即已亲身示范为国争光的决心,耗资六亿台币参加全球最具盛名的欧洲工具机大展(EMO),豪气包下一整个场馆和航厦墙面广告,拼搏台湾国际知名度。朱志洋表示,政府应该更积极作为,协助产业脱离中低价位产品魔咒。

问:台湾工具机产业在市场上前有德、瑞、日领先国,后有大陆快速追赶,尤其若将广泛的智能机械/精密机械产业都包括进来,大陆在机器人急起直追,再加上大陆政府会补贴产业,您如何看待未来数年台湾工具机的机会与威胁?

答:就工具机的整体环境而言,台湾最大的问题是市场小,台湾只有2300万人,跟日本、韩国、大陆都没办法比。不过,这个缺点也成了我们的竞争优势,我们拎着皮包到各地卖机器、找代理商,我们因为工具机练出了18般武艺,这是台湾的机会。

台商全球趴趴走,造就了台湾精于出口的杰出能力,我们到东南亚、美国、欧洲去打市场。大陆目前占我们友嘉市场40%,美国25%,欧洲30%,台商的脚步遍及全球。台湾的行销力世界知名,工具机的市场销售力我敢说台湾是全世界数一数二。德国工具机外销首屈一指,日本则占第二,但它们市场大、公司规模大才能如此,台湾中小企业的渗透力、韧性和机动力是这些业者所不能及,而且像我这样很多老板都还亲自参与。我们友嘉并购世界这麽多家工具机公司,很容易比较各地企业的性格,台湾人的性格是其他地方少见的。

不过回过来讲,台湾必须在五年、十年内做出一个世界级企业。台湾多中小企业,过去一家一家敲门,敲出了亮眼成绩,这种毅力就像打不死的蟑螂。但我们要注意下一个时代,他们这个特质比较弱,因此我一直呼吁推动更扎实的教育、训练。像我们和虎尾大学合作,一个学生要花600万台币,我们一对一教学,才能培养出好人才。

如今智能制造时代来临,台湾长期累积的优势在硬件,软件也不差。工具机如果能结合IT产业,软硬整合,并和世界级公司合作,像是微软、IBM、Google、Amazon,都是台湾的另一个机会。

最近看一个故事,北京的女孩子考上高考,考上北大,一考完试当人家还在等放榜,她就去打工,所以她写了一个「感谢贫穷」。其实企业也是一样,企业其实不需要国家很多补助,有时候补助过头会像富家子弟。国家的角色是做政策指导,要有商业平台,国家要引导企业投资未来。

台湾IOT和PC很强,政府所谓「扶植」不是给企业很多补贴,这样会害了企业。政府应该去扶植企业下面的客户,要鼓励需求端的补贴。大陆给企业减免,给企业补贴,把你养大了、税就缴多了。我们财政部都没想过这些减免就是投资企业,是长远的,政府不能只看眼前。

事实上,工具机产业和PC、手机的生命周期不一样,工具机的生命周期轻易就超过十年,像我们15年前的畅销产品到现在还是卖得很好,因此它创造的是长期效益,你投2块钱将来可以回收20块。经济部这次推动智能机械产业的移动力很快,面对大陆的崛起我们不须害怕,担心与害怕不一样,台湾仍然有机会。

问:以前全球的认知台湾工具机都是中低价产品,形象不是很好,请问您倡议国家队打造台湾品牌的缘由与效益为何?

答:台湾工具机公司每家规模都小,拉到世界舞台就看不到了,这是我们推动筹组国家队的目的。举个例子,全球最大的工具机展欧洲工具机大展EMO,在我们去参展前,台湾工具机的国家排名在全世界挤不到前十大,大家去的目的都是看日本、德国、瑞士、意大利、美国等厂商。17个馆,2000多个厂商,参观的人都要坐车绕会场。

台湾过去参展,会来看的只有自己原来的代理商、供应商和同业。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从2013年起我们帮台湾争口气,友嘉六个地方的旗下公司合起来成了世界第一大参展者,大家突然看到怎麽有一家FFG,就对台湾产生了印象。去年EMO展台湾有192家参展,友嘉是其中一家,但我们包了一整馆,六天展览花了六亿三千万台币,还将三太子搬到现场,更将汉诺威当地机场三个航厦的广告全包了两个月,检查护照一走出就看到,大家就会问是哪家厂商。

如果把友嘉当作一个国家,我们在展场排名是第六大国。我们是全世界唯一在现场有六条工业4.0示范生产线的公司,包括航太、汽车、核能发电、轨道运输、模具等,其他因为面积小只能在现场摆设一条生产线,有些甚至没有摆,这就是魄力。虽然这些生产线是我们在欧洲并购的厂商,但终究我们拿着台湾的品牌。我们帮台湾扬眉吐气,现在讲工具机就没有人会忽略台湾厂商。

我自己坐高铁都坐自由座,我是连15块钱都会省的人喔,但该花的钱我一块钱都不会少花,把钱花在刀口上。我已经这样做几年了,不是一次喔,弄一次不稀奇。其实投资这麽多不只对我们个人、企业很有效益,对台湾也是,像NHK就来采访我们,报导台湾的东西很厉害。我们买了德国、意大利、瑞士的公司,但我一家再怎麽做力量有限,台湾就该打造工具机国家队!黄逸平/专访,赖至巧/整理

工具机产业突围 政府应发挥积极领导角色(之二)

扩大智能机械研发与投资抵减 加快升级脚步(之三)

DIGITIMES副总经理。美国壬色列理工学院(RPI)电机硕士暨台湾大学国际企业所博士候选人,曾带领DIGITIMES研究中心,并担任多个政府及企业委托之研究顾问专案主持人,关怀多变局势下的台湾产业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