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ADI
ADI

日新又新专栏/疫情暗卷产业大浪后...供应链转型的契机

福特(Ford)CEOJim Farley稍早谈话,展现福特引领另一次工业革命的企图心。

福特汽车(Ford)CEOJim Farley于11月15日发表一段铿锵有力的谈话,展现福特欲引领另一次工业革命的企图心:

" We're going back to where we we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entury. Why? Because that's where the value creation is. It's a huge transformation! "

福特宣示重返120年前的底特律,那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滥觞之处;根据Farley的说法,底特律是价值创新之都、是现代化生产的雏形、是汽车产业的战略高地!无论是行销话术、愿景勾勒,或是重返荣耀的征途起点,Farley在2022年底,距离德国提出Industrie 4.0(工业4.0)战略已有十年的时刻,面对疫后重启的世局,再度点燃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位上任后让福特市值上扬70%的CEO,欲掌握汽车产业话语权的企图心不言可喻。

除了抽象的谈话内容,Farley也宣示,福特将在电动车(EV)领域展开自行采购的策略调整(the automaker attempts to source as many of its own parts as possible for EVs.)。这意味着,过去百年汽车产业的结构将被颠覆。

母厂过去仰赖一级供应商(Tier 1)业者代为采购(其中包括协同设计、协同运筹等),往下展开造就了Tier 2、Tier 3、绵密的协力体系。这些汽车产业的协力体系已在电动车近年的成长中逐渐松动,甚至面临重组的压力。供应链扁平化的趋势正在发生,正如1990年代组织再造喊得震天价响的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这一次,Re-engineering发生在全产业,而非个别企业,但个别企业身处其中,岂能自外这波革命。

风起云涌的过去五年,供应链被三股力量压扁

(一)新保护主义兴起:美国一向崇尚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相信市场是最有效率的那一只看不见的手。但东亚各国受过去一甲子实施的国家资本主义政策驱动,造成了产业外移的国家自认遭受不公平竞争。Thomas Friedman在《世界是平的》一书归纳十个将世界推平的趋势,其中第四个趋势「外包」(Outsourcing)与第七个趋势「内包」(Insourcing)成对偶关系,一旦这两个趋势结合第五个趋势「离岸」(Offshoring),就演变成敏感的政治议题,而非经济议题。

(二)地缘政治新格局逐渐成形:川普主义所掀起的「去中」巨浪,在拜登主政的美国依旧看不到平息迹象。G2已非美中大国博弈,而是国内与非中两大阵营的体制竞争。其他西方国家对于国内的态度,并非完全依循美国政策走向。但由华为交换机逐渐撤出欧洲市场的迹象观之,欧洲对国内的竞争仍存疑虑,全球供应链「去中」的走向不变。

(三)亟需深化经营绩效的管理策略:延续新保护主义的崛起,效率已退居其他盘根错节的因素之后,不再扮演主导全球布局的关键角色。供应链在地化的=走势固然造成制造成本上扬,但对回应民粹的投票行为与净零碳排范畴三的殷切需求,引发企业营运模式必须跳脱过去框架,才不致落入抱残守缺的困境,难以铺陈下一阶段的竞争优势。

华尔街过去认为工会代表对公司不利,因为它会推高劳动力成本,并增加罢工等劳动力中断的可能性。但福特与SK Innovation的合资企业BlueOvalSK在肯塔基州中部建设双锂离子电池工厂,并在田纳西州西部建设一个占地3,600英亩的大型园区,一系列投资均展现与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密切合作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美国新型态投资不仅落实Farley大刀阔斧的供应链改革,也呼应已故创新大师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针对创新的精辟剖析:「破坏式创新能够创造就业,效率创新减少就业(Disruptive innovations create jobs, efficiency innovations destroy them.)。」创造就业机会,在民主社会中是王道,也在企业面对导入新科技(如工业4.0)与调整营运模式的过程中,考验各家CEO的管理能力。下一轮的淘汰赛正在揭开序幕。

新冠疫情为全球经济按下了暂停键,但在寂静的水面之下,暗潮汹涌的产业革命,夹杂着前一波地缘政治带给产业布局重组的大浪,即将引发海啸级的冲击。结合教育(重新被定义的蓝领与白领)、技术(那些方兴未艾的工业4.0)、生态环境(净零碳排所带来既广且深的变革)、社会(因工作重新设计引发的阶级纠葛)、政治(撕裂与对立的族群与多元的投票取向),盘根错节的产业环境,挑战着经营者在供应链扁平化、在地化与智能化之后的调适能力,有待台湾产业领袖们引领、开创这个巨变与转型的新时代。

 

现任逢甲大学讲座教授、逢甲大学社会责任中心CEO暨跨领域设计学院院长。专精于专利与产业发展,20多年来致力于桥接产业界与学术界,举凡技术智财规划与商品化、营运模式创新、生态与平台建置、效益导向的生态系统整合,均以促进产业发展的价值创造为目标,结合公、私部门资源条件,开创独特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