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DForum0515

台湾产业的数码转型迫在眉睫

(photo from: https://twitter.com/leventerkan2/status/887834390801162242)

过去五十年,台湾产业在每一次的世界产业转型都抓到了重点,创造了傲人的成绩。但,熟稔高科技制造、贸易与服务的台湾产业,在过去十年间似乎陷入成长的困境。同时间,世界其他地区却仍大步向前迈进,机会遍地,在这次的数码经济时代该做的转型,台湾没抓到的是什麽?

笔者在LINE工作期间,看着用户与营收短时间内巨幅高速成长到近乎独占,透过这个平台,也常把韩流产品与数码内容等跟着引进台湾或日本、泰国等市场,大幅扩张了韩国产品的能见度。更由于LINE的发想当初是因为311大地震后观察到的亲密通讯需求,不禁会思考:

1. 我们也有很多的地震等灾害,网络也发达,为什麽我们会错过类似的观察与发明LINE的机会?

2. 如果LINE这张社群网络是从台湾发明的多好?台湾的关键产品在数码经济上就能透过这张网,了解用户需求,也能自然延伸到世界各国贩卖了…

数码经济帝国正以新型态扩张全世界

回顾过去二十年间的全球最高市值公司变化,从石油与科技公司各领风骚的1997年,到了 2017年,前十名都已被擅长经营数码经济的公司占满。

这些公司熟稔地运用了梅特卡夫法则(网络效应)与吉尔德定律,快速地搭建了平台与生态系,善用当是看似昂贵的带宽资源,专注建立强大的网络效应,并在每一次的跨界中建立动态竞争优势,挖深挖宽护城河,因而成就了这样的数码帝国,取得高额的利润,并给非赢家留下低价值的工作。

三个定律导致数码经济时代的变迁

这两个定律或法则,与台湾产业较为熟悉且充份运用的摩尔定律,就笔者角度来看,这三个定律/法则 反应了过去二十年全世界数码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

摩尔定律与其带来的电子与半导体产业及其相关思维奠定了台湾产业目前的优势,但另两个定律台湾的产业似乎没能体验到其威力,这非常可惜且令人忧心,因其产生的附加价值、成长性与对公司产业的护城河建立都能有强大的提升:

以最为人熟知的脸书为例,专注在网络效应的建立与变现。若我们从高空往下看脸书的话,想像一下,这是一张二十亿乘以二十亿用户之间编成的密密麻麻的网,而价值是随着一个新用户加入指数飙升的。若去检视脸书的资产负债表,可大略看到其固定资产约为其市值的百分之二,这是非常小的一个数字。拉动公司价值的原因就是这张看不到的具垄断能力的网以及其每天累积的照片、按赞与朋友关系等数十亿则「数码资产」。

同样的,Netflix在全球网络上建起的串流娱乐内容分销网络与用户群,跟Amazon运用科技与资金所建立的仓储、物流,供应商与用户群关系,都已然形成了强大双边网络平台效应,也都打造出了看不见却具垄断能力的网。

在过去十年,用户大幅集中的网形塑了今天数码经济的骨干,也造成了这数码经济时代里,产业强弱、工作内容与价值生成的大幅变迁。

台湾产业在成本与效率优先的护城河正在缩窄

接下来笔者用巴菲特与晨星的投资护城河理论来论述台湾产业在数码经济时代的遇到的问题,想进一步了解的这理论可看这篇中文文章,在此不赘述。

过去台湾产业的成功大致上是在 建立成本优势与有效率的规模经济这两道关键护城河上搭起利润引擎。但有几件事情,这成本与效率优先的护城河正在缩窄:

1. 有用户的巨大生态系,也就是具垄断能力的网,正在持续压缩cost leader的利润空间。

2. 其他新兴国家竞争 cost leader的位置。

在过去二十年,全世界的产业竞争是价值链(供应链)的竞争,在全世界那麽多条价值链里,肯努力的人总找得到买单的B端客户。但晚近五年,生态系集中到了这几张网,筹码、用户与市场价值集中在少数玩家手里,订价格的权力就减弱了,这也就造成了传统产业的困扰与困境。

建立创意数码力的数码转型迫在眉睫

我们甚至可大胆预测,在未来二十年,若无来自传统产业与政府的制衡力量,全世界只会剩下几张「大网」相互竞争。护城河的竞争将更为动态且跨界,动态性竞争优势的争夺更是常态。

因此,除了成本优势与供应端规模经济(supply side)可持续强化策略外,CEO们应严正面对数码转型的挑战,考虑挖新的护城河,建立一套策略、流程、文化与资源配置等,来抓取数码经济里下个十年的商机,包括强化无形资产、网络效应的需求端规模经济商模(Demand side)及运作建立。

要提醒的关键是,首先必须快速建立数码经济思维,强化创意数码力,不管打算自创生态系来坐庄或加入重要生态系一起做大饼,都得特别懂数码经济运作的原则,掌握关键才能成为生态系里面高价值创造者与参与者。

这有许多可行的作法,包括跟目前已经领先的平台学习,或与已经有经验的数码经济专业人士共同规划公司数码经济转型策略地图等,这是个机会导向的价值创造时代(opportunity-based value creation),思维建立的好,任何公司都有机会拿到数码经济的门票,打破大网的垄断,建立属于您的可持续数码经济商业模式。

最后思考一下这个案例:

成本导向,实体包袱重的的Walmart,在面对超级数码原生的Amazon,所做的全力拥抱数码转型已初见成效,在美国其他零售业与品牌商股价纷纷下跌的情况下,市值仍为投资人认同,缓步上升。

台湾的产业若能充分了解数码经济本质,提昇创意数码力,相信一定也是有巨大希望的。

作者、顾问、演说者、领导者与创业者。现为德丰管理顾问公司合夥人、共思群议社创始人、富士康集团香港富智康公司独董暨 Inside 博客创始人。工作经历: LINE 与 LINE PAY 董事暨总经理与直播平台副总裁,有多次将事业从 0 带到 1, 1 带到 100 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