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下旬,媒体报导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JWST)探测到木星的第二号卫星(木卫二,Europa)的表面冰层,有二氧化碳的踪迹。
科学家长期以来认为在木卫二及土卫二(土星的第二颗卫星),其表面冰层下因为引力的作用,存在着丰富的海水。这两颗卫星是太阳系内除了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
土卫二在先前已有NASA卡西尼(Gassini)太空船飞越,侦测到其表面有碳、氢、氧、氮甚至磷等,构成生命必要元素,而此次木卫二是经由太空望远镜的观测而获得。
韦伯太空望远镜自从2022年发射升空后,除了提供了更遥远星际的清晰影像外,由于其主要观测的光谱位于近红外线(near IR;NIR,波长0.6~5微米),及中红外线(Mid-IR;MIR,波长5~28微米),可见光波长是在0.4~0.7微米,因此对于天文学家研究宇宙的形成、星系的演化及探测可能的生命,提供必要工具。除了影像的提供外,韦伯太空望远镜也内建分光仪,可以做光谱分析,恒星的发射光谱或者行星的吸收光谱,举凡二氧化碳、氢分子或者甲烷等,都逃不过它的利眼。
韦伯太空望远镜是如何做到的?
这个伟大的计划是为了接续第一代的哈伯(Hubble)太空望远镜而成立,从构想到实现超过20年的功夫,总耗费100亿美金,由美国、欧洲及加拿大三个太空单位合力所完成。韦伯太空望远镜是为了纪念美国在执行登月阿波罗计划时期,NASA的主管James Webb而命名。韦伯与哈伯除了侦测的光谱不同外,哈伯以可见光为主,两者所运行的轨道也不一样。哈伯是位于地球上空约550公里的高度,相当于现在低轨卫星的距离;韦伯太空望远镜却是位于离地球150万公里的超高空,是月球与我们距离的4倍远。
为何会放在那麽远的太空?
原来那个区域是个所谓被引力遗忘的角落。十八世纪2位伟大的数学家Leonhard Euler以及Joseph-Louis Lagrange,已计算出在地球运行的轨道面,有5个区域是太阳与地球引力互相抵消的地方,这150万公里的高空是离我们最近,且同时可以背对着太阳、地球及月球,可以避免三者所造成的光害。哈伯因位于低轨道,因此时时受到这三个星球不同引力的影响,需要使用燃料喷气,来调整望远镜本体的姿态及角度。韦伯没有此一限制,可以让望远镜的生命周期更久。
但是低轨道的哈伯是太空梭可以抵达的地方,可以进行必要维修,韦伯可就没有这个福分了。记得哈伯在刚运作时,影像是模糊的,原因是镜片有2微米的误差,后来是透过太空梭及太空人实施必要更换,方能正常运作。
韦伯的核心是NIR以及MIR镜头,这两段光谱是如何被吸收而转换为电信号,传回到地球?
这里就牵涉到2种不同的半导体材料。作为红外线的光侦测器,这分别是NIR的碲化汞镉(Hg1-xCdxTe;MCT)以及MIR的Si(As doped)。MCT乃化合物半导体,一般大众所熟悉的化合物半导体是IV-IV(四四族)的SiC, SiGe,或者III-V(三五族)的GaAs、GaN,而MCT却是II-VI(二六族)。II-VI族半导体其共价键愈弱,而离子键愈强,因此不论在晶体或磊晶的成长,或是在制作元件上就更具有挑战性。这两种红外光侦测元件,分别是由2家位于美国加州,专业于光侦测器的公司所研发完成。
MCT藉由改变x的组成,也就改变半导体的能隙(bandgap),因此可将光侦测元件的吸收光谱的临界值,由波长0.8微米(x=1)调整到5微米(x=0.3);Si(As)则是利用砷掺杂在矽半导体内,所需要的游离位能(30-40 meV),当作MIR的吸收能阶,使得元件得以吸收28微米的红外光。
然而这2种红外光的侦测器,都得在极低的温度下操作,尤其是Si更是需要在绝对温度10K以下的超低温工作。韦伯在面对太阳的一面,温度常会超过摄氏50度,科学家们利用特殊的材料,制作出大面积且极薄的光罩版,阻绝太阳的光及热,使得在很短的距离内,温度可以下降300度,让这两类的红外光侦测器,才得以正常的工作。
30年前当笔者刚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参与部分中研院天文所的无线电天文望远镜的计划,时任中大校长的刘万亿汉先生就告诉我,天文观测所使用的技术都是最尖端的科技,刘校长本身是位太空科学专家。这件事发生在中研院的次毫米波无线电天文阵列上,也同时见证于韦伯红外线太空望远镜上。
曾任中央大学电机系教授及系主任,后担任工研院电子光电所副所长及所长,2013年起投身产业界,曾担任汉民科技策略长、汉磊科技总经理及汉磊投资控股公司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