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以iPhone为载具,发明一种具有位置传感功能的万用无线遥控器。当你在房间中指向任何家电(如冷气机)时,iPhone会自动成为该家电的遥控器。这一类的创意是基于智能手机的发展而来。
智能手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硬件平台,可以发挥创意,特别是在拍照摄影功能方面,可以开发出许多创意应用,甚至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被《生活》(Life)杂志誉为Cameraphone Revolution(摄影手机革命)。而iPhone的成功,其中的一位功臣是艾夫(Jonathan Ive,习称Jony Ive)。他是当时苹果的首席设计师,在推动移动创意方面有关键性的影响力。
艾夫的创新作品包括iPod、iMac、MacBook Air、iPhone和iPad。他对细节的狂热关注超越表面的外观。这些作品的关键特点在于使用的便利性和简洁性。作为一个艺术设计师,艾夫与科技专家Steve Jobs密切合作,共同创造出具有艺术品味的科技产品。
艾夫的标志性设计象徵着当时处于低谷的苹果(Apple)的复兴和重返巅峰。
在科技领域中,很少有设计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艾夫的透明且丰富多彩、同时极简洁的美学成为苹果成功的关键所在。他为苹果设计光滑且符合人体工学的产品,彻底改变科技设计,并为个人通讯设备建立新的美学标准。艾夫的设计方法受到Dieter Rams的影响。从美学和哲学的角度来看,Rams的设计原则贯穿艾夫的作品。
艾夫于1992年加入苹果,那时正是公司遭遇困难、几乎面临破产的时期。他对公司只专注于电脑科技感到担忧,他说:「我曾担心周旋于以电脑科技本位的事业部门,并涉足各种产品的广泛领域会很困难。然而,出乎我的意料,这并未成为问题,因为我们设计的是包含许多不同组件的系统,包括耳机、遥控器、鼠标、扬声器和电脑。我喜欢在这些相对较新的产品类别中工作,专注于基础的创新设计。即使只是参与一个产品的开发,也能立即改变整个产品类型和相关系统的历史。」
艾夫和苹果的成功因素在于其设计工作室的运作方式,类似于一家外部设计公司,但只为苹果这个单一客户服务,并位于公司的核心位置。这个工作室的规模非常小而可控。尽管苹果拥有数万名员工,但艾夫的设计工作室只有约20名设计师和同样数量的支持人员。
最重要的是,艾夫的团队有权将他们的设计实现为最终产品。艾夫的团队主动参与产品的开发,而非仅仅被动设计。iMac和其他数十种产品并不是由苹果的工程团队主导,而是在艾夫的设计工作室中构思出来的。苹果以前曾以工程为主导,但Jobs和艾夫改变这种思维,让当时的苹果非常重视设计。
艾夫告诉《时代》(Times)杂志:「物品和它们的制造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你了解一个产品是如何制造的,你就能在思考产品的外观之前,了解它们的用途、工作原理以及应该使用什麽材料制造。这种工艺的概念正在复兴。」艾夫与Jobs对此有着相同的看法,艾夫表示:「我清楚记得Jobs宣布,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赚钱,而是创造出伟大的产品。这种理念所做的决策与过去苹果的决策截然不同。」Jobs和艾夫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工作关系,这成为苹果成功的核心,Jobs甚至称艾夫为他在苹果的「精神伴侣」。
2012年,艾夫被英国皇室封爵。尽管获得荣耀,艾夫强调:「我不喜欢独自受到关注。设计、工程和制造这些产品需要大型团队的努力。」台湾资通讯的学生往往搞不懂问题前就开始做专题。结果是浪费时间。我们应该牢记艾夫的话,在最初的设计下功夫: 「在设计过程的开始,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在最终产品中定义出完全不同的产品(A small chang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esign process defines an entirely different product at the end.)。」
现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资工系终身讲座教授暨华邦电子讲座,曾任科技部次长,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兴趣为物联网、移动计算及系统模拟,发展出一套物联网系统IoTtalk,广泛应用于智能农业、智能教育、智能校园等领域/场域。兴趣多元,喜好艺术、绘画、写作,遨游于科技与人文间自得其乐,着有<闪文集>、<大桥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