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member

后趸售时代将至 公民电厂带来的城市经济改造

受限于政策框架,台湾在绿能发展缺乏长远的策略布局,甚至低估绿能所带来的价值。PhotoAC

颜哲渊/椽经阁

摊开日前经济部公布的2020年再生能源趸购费率,包含太阳能及风力发电,皆下调了趸购价格,其中风电降幅达到7.6%,来到每度5元的关卡。而作爲亚洲能源改革先驱的日本,更早在去年底正式结束了首批太阳能固定价格购买制度(Feed in tariff; FIT),意味者政府将逐渐停止再生能源补助,放手让绿能回归市场经济。

后趸售时代,台湾绿能发展的下一步?

我们回头看目标2025再生能源占比要达到20%的台湾, 2020年也即将进入绿能补助的第20个年头,自然必须思考未来趸购的退场机制。因此如何建立趸购以外的新型商业模式、政府如何以政策辅导企业以及如何鼓励全民共同参与绿电的发展,将是未来五年的重点。否则台电持续不断地亏损,到头来也是转嫁在你我每个纳税人身上。

其中,商业模式转型我认为是三者中最显急迫的,原因在于随着太阳能面板技术愈趋成熟,单位成本大幅降低,连带使一般家户屋顶型(装置容量20kw以下)的太阳能趸购费率大幅从2010年每度近12元以上的价格,快速下滑至2020年每度5.7元,加上一般家户能贡献的再生能源装置容量有限,不难想像各地方政府不会积极推广,间接造成小个体户(屋顶面积小于15坪)装设意愿大不如前。

相反地,手握大笔资金的企业思维就不同了,他们积极寻找台湾仍具太阳能发展潜力的大型空地或屋顶,并与地主签约,获得其屋顶使用权,大规模铺设太阳能版,并在趸购机制退场前,持续以此模式取得经济规模下的稳定报酬。

然而,大量建置而提升的再生能源装置容量,虽然让我们更接近政府2025年的政策目标,但在此商业模式下的绿电,无论是不是缺电情况,一律都会回到台电电网,除了造成中央电网更庞大的负担外,也缺乏了「公民参与」以及「绿电自发自用」的分散式电网概念。

从公民电厂架构思考全新商业模式

在思考新的商业模式前,我们必须先聚焦当前台湾发展绿能所面临的两大问题,分别是「能源供给稳定性」以及「绿能发展经济效益」。要解决夏季因尖峰用电过大导致供电不足的问题,除了提高备载容量外,鼓励分散式能源的发展则是另一种解方,若一个区域具备暂时性的电力自给自足能力,则当中央电网到达临界值时,这些区域可以立即独立于中央电网,使电网度过跳电危机。

而要让一区域可以独立于中央电网,必须具备的是「反应能力」。也就是当紧急事故发生时,区域可使用自发的电力、储能设备以及能源管理系统,满足自身电力需求,并以此取代大量备载容量,以绿能解决能源供给稳定性的问题。而类似的分散式电网建设我在前篇的〈从公民电厂2.0思考智能电网新趋势〉有更详细的介绍。

然而,在现行的趸售制度下,上述的情境几乎没有实行的诱因,原因回到我在开头讲到「绿能发展经济效益」的问题。在没有趸售的稳定报酬下,几乎不会有厂商愿意花钱建设储能设备或能源管理系统,因为比起自发自用,以每度高于市价两元的电价卖回给台电,显然是较为明智的作法。但这个诱因若在绿电凭证(TREC)松绑后,将产生全新的商业模式。

公民电厂2.0:改造城市绿经济

在现行「电证合一」的制度下,绿电及绿电凭证无法分开贩售,以至于多数大型场域皆走趸售模式,才可确保长期稳定收益。但未来若「电证分离」机制启动,则目前公民电厂所发的电可优先供给于区域内的居民使用,多余的电则可依据电业法第九条采用「余电趸售」模式再卖回电网,且由于居民不需要绿电凭证满足企业社会责任,因此凭证可由公民电厂管理机构负责转卖给市场上对凭证有需求的买家,并将转卖凭证的所得回馈给区域的居民,如此便可兼顾经济效益,且落实以绿电布建分散式电网确保供电稳定的双重目标。

走向「电证分离」提升公民参与,地主、民众、环境三方共赢

有别于传统纯趸售模式,公民电厂2.0强调绿电使用在地化且可产生优于趸售的绿能经济效益。下方试算表为我们目前在桃园的实验场域预计采用的绿电模式。本案场预计架设装置容量150kWp的太阳能板、140kWh容量的蓄电池。根据下图试算表可知:

1. 采用传统趸售模式,此场域发电总价值约为3,194元

2. 采用自发自用,余电趸售模式的发电总价值则约为3,474元

3. 若采用2.加上蓄电池,发电总价值则可到达约3,723元

(请参阅图表附档)

注:

1. TREC为绿电凭证,目前每度电之凭证价格约为2∼2.5元

2. 蓄电池可依时间电价在低电价时段买电、高电价时段卖电,相减差额每度电约1.78元

3. 本图表假设太阳能装置容量150kWp、蓄电池容量140kWh,预估7月每日平均可发电618.6度电

改善绿经济,回归发展再生能源初衷

受限于政策的框架,近年来台湾在绿能发展显然缺乏较长远的策略布局,甚至低估绿能所带来的价值。如上图试算,在电证分离后将有更多元的商业模式浮现,且相较于传统趸售模式,不但能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可以透过绿能在地化,解决台湾长年以来集中式发电所产生的尖峰负载问题。此外,绿能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更非金钱可以量化,下篇我会从公民参与和外部效益的角度,带来更多台湾绿能发展的不同观点。

NextDrive 联齐科技创始人兼CEO,产品荣获日本 ET/IoT Technology 大赏特别奖与 Good Design 产品设计奖。曾任 Ninecom 创始人兼CEO、美商 Fresco Logic 台湾区总经理,亦为 DIGITIMES 专栏作者,专注于能源管理服务与分散式能源议题,期望透过物联网、云端和大数据,创造每度电都被善加利用的智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