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借力使力 助台湾迈向「智造」新局 智能应用 影音
TI(ASC)
Event

智能机器人借力使力 助台湾迈向「智造」新局

  • DIGITIMES企划

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机器人智动化发展处长萧仁忠。
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机器人智动化发展处长萧仁忠。

深究工业4.0、生产力4.0热潮,经常被人提及的相关技术,不外是物联网、大数据与CPS(Cyber-Physical Systems);但除此之外尚有另一要角,即是机器人。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机器人智动化发展处的萧仁忠处长认为,无庸置疑,机器人是促使「制造」推向「智造」的一大关键。

综观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个中最大课题,即是生产模式的演变,从早先的专用机模式(大量生产)、弹性生产系统(大量定制化),直至近年因应弹性定制化需求,因而进入可重组式的模块化生产系统(RMS),使企业可随时因应市场需求的变动,灵活调整产能配置。

萧仁忠指出,随着RMS发展,影响所及,有助制造企业建构出高度弹性生产情境,譬如汽车零组件生产系统,便可弹性生产具备相同制程类别(工种)流程、工序不同的产品,包括保险杆、引擎、车用电子产品等。其间机器人与工具机的结合,可谓极其重要的环节,透过两者间高度Co-Work,能做的事情很多,不仅止于多数人认知的Loading on Loading上下料作业,举凡轻负荷的切削(例如去毛边),乃至非接触式加工,皆可望实现。

机器人结合影像视觉  作业能力大跃进

而在未来生产力4.0的生产情境,设备与设备之间可紧密沟通,当任一工件进入产线,其隐含如何被加工、及加工程序等信息,都一并带入,使设备有能力因应不同情境变化,迅速调整作业模式。

综此,机器人对台湾十分重要,只因台湾对机器人相关零组件(例如马达、精密型减速机等等)着力至深,对机器视觉亦有相当涉猎,故拥有在地生产的便利与成本优势,今后若能持续强化机器人产品自主性,发展适用于台湾产业制程需求的机器人整合应用产品,将能避免受国外业者箝制、减少生产障碍,进一步增加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机会。

展望未来,机器人结合影像视觉应用的Eye in Hand技术,将从过去「盲剑客」进阶为「耳聪目明」,环境适应能力更强,可补偿手臂绝对精度之误差,避免手臂在移动时遮蔽机械视觉之视野,更能提升抓取形状不规则物体的能力,因而深具力觉与触觉,拥有拥抱人群的安全性,进而走向多机协作、自主移动载具等崭新格局,后续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