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各位读者或多或少都在过去一两年中,不断听到企业數字转型的重要性,笔者也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些數字转型的关键考量。这篇文章将著重于企业的數字转型策略考量,以及哪些新技术能够帮助传统企业以最有效的方式来导入數字商业架构。
毫无疑问,COVID-19(新冠肺炎)暴露了多年来复杂的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从疫情爆发至今将近两年的时间,到目前为止还是看到全球供应链尚未达到长期的平衡,全球的货运成本还是居高不下,而且运量还是十分的吃紧。
1970年代,供应链的建立是以确保连续性和安全性为目标;在1980和1990年代,降低成本成为重中之重,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趋势将制造转移到低成本国家成为常态。在1990年代后期,Dot-com时代电子商务的兴起,成本效益仍然很重要。世界经济论坛总结说道,传统的供应链是基于优化成本竞争力而设计的。疫情带来前所未见的破坏,强调了公司现在需要将其战略转向「风险竞争力」,这也意味著臺湾企业需要加快數字转型,并更加重视建立弹性及韧性、应急计划和风险评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制造业趋势,和全球供应链不可预测的变化及中断的可能性。
敏捷度(Agility)能在供应链和营运模型中建立灵活的适应能力,并提供企业竞争最大的优势。然而,将营运模式转型需要新的投资、采用數字技术并建立新的功能,对于大多数传统制造商,尤其是合约制造商而言,是个大挑战。因为大多数制造商的利润率已经非常有限,能投注在IT上的资源是十分的限缩。
此外若想以端对端(End-to-End Cross-Functional)的整合和自动化来提升营运可见度,及实现营运模式转型将不仅仅是IT系统的改变,更涉及到从上至下的企业文化改变。端对端转型是策略举措,需要企业高层领导赞助作为后盾。但如何才能将數字转型的远大目标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的短期实行计划,更是企业數字转型成功的关键。
组织企业的转型,需要考量的范畴实则广泛,也难有一个放诸四海皆可用的准则。但是考虑采用新技术来加速數字转型,对传统企业来说的确可以减缓數字转型的挑战,不过我们也需要小心两个常见对數字转型的误解:一、错误地将數字化(Digitization)等同于數字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二、误认为數字转型意味著必须开发及维护更多的數字应用和流程。
传统耗时,费力的人工编码程序导致难以维护的技术债务,从技术的角度而言,也是一种形式上的數字化,但却可能因而抑制企业运作的敏捷度。要能维持數字转型的持续演进,企业需要采用创新及具有前瞻性的數字化解决方案。
新一代的解决方案不应该只关注于提升专业开发人员传统代码程序的开发速度和效率,但却同时加速技术债务的累积和蔓延。相反的,數字转型的持续需要下一代數字化解决方案,可以赋予更多非专业开发人员都能有一定程度的开发能力,能在IT所制定的網安和应用管理的架构下,以更简易的非代码方法开发和维护系统,让企业更能适应快速的商业环境改变下,制定因应的解决方案。以此方式才实现數字转型后的高度弹性和敏捷性,以可快速组合变换的非代码开发架构,快速更迭商业模式。
同时,以更简易的非代码方法开发,更能适应商业环境改变的解决方案,提供企业可以快速评估重新设计及更新其现有的应用程序和业务流程,使其更具有弹性和可塑性,进而提供可以大幅减少传统以代码方式开发许多只解决单一业务需求的应用程序和业务流程的机会。因此,不但可以实现數字转型的愿景,并能有效将应用程序和业务流程的数目及开发和维护最小化。
除了大多数人已经熟悉了数据分析低代码解决方案之外,其他可以帮助企业缓解數字转型挑战的新兴技术趋势如下:
一、低代码应用开发平臺。低代码应用开发的发展趋势是为了加速數字转型和大规模开发新型數字应用,以减少开发建置的时间和成本。但是如上述常见的误解,并非所有低代码平臺的架构都相同。市面上绝大多数标榜为低代码或无代码的产品,都还是基于重新包装已有二十年历史的自动生成代码的技术,以提升专业开发人员的开发速度和效率为主要目的。
但如前所述,这一类的产品虽能提供短期的效益,却会加速累积长期不可逆的技术债务。先进的低代码应用开发平臺可以支持以参数驱动的无代码开发建置,以支持赋予更多非专业开发人员快速开发、维护、改善、及创新的能力。此外,为了减轻营运模式转型时可能涉及企业文化的改变而遇到阻碍, 在先进低代码平臺开发的數字应用,可以灵活地嵌入到现有人员已经熟悉的应用套装軟件界面中,从而减少重新培训的需要而降低转型时可能遇到的阻碍。
二、智能數字流程自动化 (Digital Process Automation)平臺:
能够快速地利用新一代的流程平臺开发大量跨部门、跨子公司,及跨合作伙伴等端对端整合和自动化解决方案,是市场管理顾问及分析公司如McKinsey、Gartner、Forrester等一致认同,是企业數字转型成功的一大要素。特别是当采用可以支持全程以参数驱动(metadata-driven)的无代码开发建置的智能數字自动化平臺,将有助于创建具有最有弹性、韧性、及动态可塑性的高敏捷端对端自动化和跨功能控制塔,以应对不可预测的供应链中断或商业环境改变。
这与传统OA工作流、BPM流程应用,以及现在市场盛行的提供重复性单一工作自动化的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等,只以提升内部及局部性的执行效率为主要诉求大大不同。因为數字转型需要具备高弹性、韧性、及可塑性的端对端自动化,RPA可以提供端对端流程中对单一工作或节点自动化的辅助,两者有互补的效用。
三、区块链智能合约应用:能为供应链中跨合作伙伴分布式的端对端协作提供一个大家可信任的信息源,以查看而彼此协调,是至关重要的。一些智能數字流程自动化平臺现已扩展支持,并简化区块链智能合约应用的开发。
四、低代码AIoT边缘计算:新一代的低代码AIoT解决方案,可以简化开发和扩展端对端的价值创造,使其包含由AIoT支持的智能边缘计算。
最后,虽然在數字转型平臺以及技术的选择是很大的关键,但最后的成败与否还是非常取决于管理阶层是否对數字转型的本质有透彻的了解,能有全盘规划来带领团队往对的方向前进。數字转型技术上的选择虽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如何正确的使用技术往往最后更是數字化成功与否的关键。
夏鹏飞(Jesse Shiah)为美国硅谷數字转型加速平臺軟件AgilePoint共同創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前硅谷美台高科技论坛(UTHF)2016~2018大会程序主席及2019大会召集人、北美臺湾工程师协会NATEA硅谷分会2019会长及现任顾问,亦为侨委会侨务促进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