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互动研究洞察新契机

徐宏民
2021-06-17
疫情虽然严峻,但也成为人机互动研究的一次新契机。
疫情虽然严峻,但也成为人机互动研究的一次新契机。

疫情严峻,学生被迫在家上课,大量企业决定分流或是全数在家上班,许多人工作型态转为接连不断的在線会议,措手不及。还好疫情線上工作在欧美已经进行了一年多,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参考。例如,微软(Microsoft)的研究团队最近在人机互动顶尖会议CHI 2021发表一篇学术研究,从公司内部715人的行为,建议有效的線上工作会议应当:避免早上举行重要会议、减少不必要会议、缩短会议时间、鼓励与会者参与讨论、允许会议中多工处理其他工作等。

疫情触发新情境、新契机。这份新出炉的人机互动(HCI)研究,成为很多企业参考的依据。線上会议将成为工作常态,而这项研究中也建议了新的软硬件设计,例如如何安排适当的会议、如何让个人专注在权责相关部分等。

HCI研究考虑使用者、电脑以及两造如何有效率、安全合作。HCI探索人因新科技,在过去是被产业忽略的领域。不同于其他信息领域专注在演算法或是硬件设计,强调推升计算效能,HCI的研究专注在未来的情境,雏形设计,实验设计,访谈等,著重在「人」的因素。学术上重要的会议有CHI、CSCW、UIST等。

HCI研究时常发掘新的趋势以及使用型态。早在智能手機盛行前,2007年的一篇CHI论文已经论述为何使用者需要使用社群媒体分享以及管理照片。这个发现,开启我们接下来进行大规模影像查找、探勘的研究工作,因为可以预见網絡上会有大量的分享照片;同时也呼应接下来智能手機时代,产业上大放异彩的鏡頭镜头,影像App、社群媒体App等。HCI研究无法预测何种产品规格将胜出,但是提早披露了典范转移下的新需求。

HCI研究也帮助寻找新的商业情境或是产品设计。该领域中一位杰出的CMU教授Luis von Ahn,在HCI研究中有诸多贡献,还将研发技术卖给了Google,成为目前大家时常使用的验证码机制;几年前他察觉到学习型态改变的契机,预见可以让语言学习像游戏一样好玩,因而创办多语言学习平臺Doulingo,目前已经是全球数亿人持续使用的独角兽公司。

这是个典范转移的时代,可以想像各种垂直领域都将被颠覆;新的机会、新的模式等待被发掘。AI技术如何改变生产线,对工作环境的影响?疫情成为常态,对于医疗、交通、生活、人际关系、消费如何改变因应?線上工作、線上教学如何转变个人、家庭?政府、企业如何搭配?当然还包括目前臺湾产业最关注的新能源车、自驾车,崭新的软硬件界面如何设计?需要方向盘吗?还是得设计不同的机构?车用信息娱乐系统(IVI)只要屏幕大就好?该怎样呈现众多相关信息,舒适安全如何兼顾?安全考量如何介入新的交通模式?语音技术成熟,可以成为新的人机界面,但是如何嵌入各种应用?会有哪些新的硬件需求?未来太空发展的载具、服装、娱乐、住宿等要如何设计?需要那些软硬件服务?

可以洞悉需求,才能设计出有主导性的新产品,不管是软硬件的设计。但是HCI研究并不是国内企业所熟悉的,幸好国内有好几个(年轻有活力的)顶尖HCI团队,分布在几个大学,同时也在这些顶尖HCI会议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很高的国际能见度。这些臺湾学术界的「隐形冠军」们,绝对是国内企业转化未来的最好策士。

现任台灣大學信息工程学系教授,曾任富智捷(MobileDrive)技术长暨副总经理,推动ADAS及智能座舱系统产品进入全球车用市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电机博士,专精于机器学习、电脑视觉、自驾车、机器人等领域。为讯连科技研发团队创始成员,慧景科技(thingnario)共同創始人,NVIDIA AI Lab計劃主持人;曾任IBM华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美国微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习惯从学术及产业界的角度检验技术发展的机会,担任多家科技公司AI策略顾问。
智能应用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