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群朋友聚会,会中聊起区块链,研究单位朋友们问起我对2019年区块链发展看法。我笑了笑说,「大概跟2018比起来,不会有太多变化。」为什么呢?请听我道来。
臺湾在2018年有很多热门的buzzword,例如:AI、AIoT、5G、自驾车、边缘运算、量子电脑及区块链…等。这些名词都不算「首次出现」,但即便大家略有耳闻,对于名词里头的内涵、技术特性或商业模式,可能都还觉得不够扎实。但即便如此,却已常在媒体上吹捧这些技术间将相互结合、发挥综效,对社会产生立即性的冲击。但过度吹捧的文字不是在鼓励技术跨界合作,而是在揠苗助长,推动技术及商业往浮夸的方向前进。
受限于臺湾资通讯产业结构,臺湾科技产业喜欢有形及具体的变化。只要有标准、有规格,企业就能知道该怎么发展与投资。像电脑系统产业,能跟著CPU、GPU等关键零组件走,臺商较能掌控进度,合理布局,使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通讯产业的发展方式有点像,从pre-4G到4G、以及即将来的5G,都属与较有迹可循的发展模式。
有迹可循的好处是什么?是有亮点可以讨论,即便不合理也无所谓。例如当初高呼4G会改变产业及世界,不到10年,差不多的口号也可望再发生于5G,好像世界一阵子就会被改变一次。臺湾政府、企业与媒体很需要这种「周期式兴奋」。
可惜,这种周期式兴奋没从根本来改变臺厂体质,比较像短期兴奋剂。药效短短的,一下子就过了。毕竟臺湾厂商不是技术生命周期规划者,只能分得产业一小部份的利润。许多人期待区块链能于2019年成熟,但这并不符合这个技术的发展特性。
现阶段来看,区块链「难管难控」,不会突然出现明确的路线图。世上没有一支强而有力的「手」,在后头操控区块链标准及规范,所以我认为2019年区块链「不会」突然落地,也不会在多个领域、应用,突然就达到商业应用的标准。区块链应被定位在網絡基础建设的一小部份。期待其一次性改变社会、产业,或者引领应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非在缘木求鱼。
那么,区块链会在2019年快速坠地吗?同样的,我也觉得不可能。
2018年的区块链热潮,吸引了许多企业积极在内部推动区块链研发,或与厂商合作进行概念验证(prove of concepts; PoC)。对许多企业来说,PoC是评估导入新技术的起点,好让公司内的工程师、营运人员了解新技术,最终内化在商品、服务或管理流程中。据我所知,臺湾许多区块链专案应可于2019年正式启动。乐观来看,业界应可得到部份可供评估或讨论的PoC成果。应该拿这些PoC做指标,来评论现阶段区块链是否具商业价值?或只适合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
新技术需要时间酝酿,现阶段仍难一言断定区块链会成功或失败。在导入新技术的同时,大家应该要有个态度:「可以跌倒。但在站起来前,先看看附近有没有漂亮的石头可以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