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在臺科大演讲「未来人才的学习力与軟件思维」,会后和几位臺科大教授餐叙,当中提到产学合作的现象以及在职场上员工训练的问题,突然让我想到几年前在退休前帮公司领导阶层写了一份研发技术人才训练的白皮书,我用的标题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个标题起因于我在访问公司研发人员上过公司教育训练课程后的感受,其中一位员工说,「Konrad,我们公司有钱,也请了很多很好的老师,我知道他们要教我成龙成凤,但是当我回到座位上、每天都在打洞的时候,请问我怎么成龙成凤?」
职场上的学习大致分为2种。一是实体或在線课程,通常员工可以藉著这样的一个教学课程了解「过去已知」的知识、技术或应用。二是OJT (On-Job Training)做中学,藉著每天变化多端的工作中,实际地从成功与错误经验中学习。
按照麦肯锡的调查,从2010到2014年,即使公司将训练的重心从高端主管转移到前线员工,在训练方法上并没有太多的变化,on-the-job teaching仍是最直接、重要的方法(注)。
「龙生龙,凤生凤」对许多人而言,可能指的是天生、是基因传承;对于无法改变自己先天出生的所有人,「龙生龙,凤生凤」更重要的是我们所处的后天环境,从学龄前的家庭、邻里环境,到学校师生制度的软硬件环境再到职场。离开学校后在职场的工作学习环境,强烈地影响改变我们的一生,比起学校教育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职场教育最重要的是创造培养好的「学习环境」,让投入职场的年轻人,在丰沃的土壤中,像一粒小小的种子,透过空气(文化)、阳光(系统)、水(工具、资源),自然有机地长成大树,麦肯锡报告中特别提到职场教育成功的组织往往组织的效能较强,并且超过设定的目标,所以强化职场教育对个人、对公司、对产业的永续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课题,也是个人、公司、产业无可推诿的的责任。
当然,如果产业不求长进,也无法提供适合成龙成凤的环境,我在臺科大的演讲中,特别鼓励学生,不要在五斗米中折腰,要自己突破打洞、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总而言之,每个人在入职场前,就要培养「未来人才的学习力与軟件思维」,才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必成为职场中任刀俎宰割的羔羊。
注:请参照「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McKinsey Global Survey results」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