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起AI的风潮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几乎主要竞争国家都不约而同的在此时对自己的情势重新判断、定位。
11月初Alphabet的董事长Eric Schmidt发表谈话,表示美国的AI目前尚领先国内5年,5年之后按国内的计划会追上来,取得领先地位。Google是目前美国发展AI居最领先地位的公司,并购的公司最多,从基础演算法、开放架构、芯片到各领域的应用都有,光谱齐全,Schmidt的担忧只在人才竞争。
的确,目前硅谷的AI人才依资历不等已有喊到30几万美金年薪的行情。但是美国高教体系纯学术研发AI的历史悠久,人才的内部供输短时间内不会是真正问题,这只是因为要对全球AI人才磁吸扩张,针对目前美国高科技移民政策问题的表态。
无独有偶的,做为大陆市值最高的高科技公司腾讯旗下的研究院在7月底也发表了一份《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先说结论:美国的AI产业布局非常完善,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都有涉及,尤其是在算法、芯片和数据等产业核心领域,积累了强大的技术创新优势,各层级企业数量全面领先大陆。
相比较而言,大陆在基础元器件、基础工艺等方面差距较大,大陆巨头主要集中在应用侧,只在技术层局部有所突破。更直白些,大陆的弱项在半导体。虽然大陆的网络和移动通讯累积的大数据在应用面上可以确保市场,但是在边缘设备处理局部数据的领域,这部份应用极度依赖芯片设计,落差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上。
文中还提到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其中美国拥有1,078家,占据42%;国内其次,拥有592家,占据23%。中美两国相差486家。其余872家企业分布在瑞典、新加坡、日本、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从其中看到了什麽?传统的电子和半导体强权韩国和台湾都不在其上!
的确韩国应该忧心,自李世乭败于AlphaGo后,韩国笼罩在AI来袭、改朝换代的忧虑。最近的《Financial Times》访问了许多韩国研究及管理人员,共同的看法是韩国的研发经费多来自于民间大企业。虽然研发经费占GDP比例高居全世界第2位,但是商业机构的研发追求中短期利益让基础创新无从容身。
AI在离商业应用有一段距离时属于基础科研-这不在企业敏锐的市场雷达范围之内。但是突然转换成商业技术竞争的场域时,便感觉到浪潮拍来灭顶的窒息。韩国大企业没有当初像IBM养Watson Lab那样任研究人员自选研究题目、于其中悠游涵泳的见识和气度,一旦AI成为商用科技便有些措手不及。韩国政府计划在未来5年将基础科学领域的研发投资提升一倍,占科研预算的10%,这是亡羊补牢。但是以现在基础科学领域研发如果仅占政府科研预算的5-6%来看,韩国政府过去犯的错误可不小。
台湾呢?先看政府的,5年120亿预算4个项目,看起来比较靠谱的是「半导体射月计划」。这个计划政府就是不做,民间企业也早就踏入了,自驾汽车如果如预期于2020上路,芯片早该送验。另外用于手机、物联网、移动设备的人工智能边缘装置,相信也都已在公司正在执行的计划中。这个领域的竞争,韩国能参与的有限,大陆也没有相对的优势,的确是台湾切入人工智能的终南捷径。讲了那麽多的5+2+2新创产业,到头来还是要傍传统的强项。只是科技部将这麽多的资源挪移到巳快成商用技术的研发,会不会重蹈韩国政府的覆辙?小国大战略,缺少资源,抉择和策略格外重要!
现为DIGITIMES顾问,1988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任教于中央大学,后转往科技产业发展。曾任茂德科技董事及副总、普天茂德科技总经理、康帝科技总经理等职位。曾于 Taiwan Semicon 任谘询委员,主持黄光论坛。2001~2002 获选为台湾半导体产业协会监事、监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