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IMES - Media.Marketing.Consulting 智能应用 影音
NXP
IC975
影 音   |    Podcast   |    影音资源下载

硅谷归来(下)台湾在AI时代的定位与战略断层

展开

黄社长在硅谷的演讲题目是「定锚:台湾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特殊定位与战略断层」,人工智能时代有哪些与过去不同的游戏规则?台湾应该如何找寻新定位,并借此设定清晰的战略与发展路径图?战略断层指的又是什麽?

硅谷归来(上)两岸科技人的选择

展开

台北电脑展Computex即将开展,AI议题热闹滚滚,黄仁勳、AMD苏姿丰、英特尔基辛格等重要科技业领袖齐聚台北。但在此之前,黄社长五月底再次应邀飞往硅谷,在TAITA及CASPA发表演讲。前者由以美国台侨为主的科技人组成,后者虽是台湾人发起,但现在以来自国内大陆的科技人居多。两岸科技人在硅谷,各自关注哪些不同议题?又有哪些共同交集?

从指数型成长到量子型跳跃

展开

「天下武功,惟快不败」,但进入AI时代如同「红皇后领地」一般,快已是常态,如何审度时势找到独特价值,更为重要。台湾做为全球半导体核心国家之一,是否需要关注马来西亚成为全球半导体重要出口国的原因?当全球芯片业者涌向东协国家时,局势又产生了什麽样的变化?

新内阁新时代

展开

新内阁在今天正式就任,从全球产业的大局来看,对新总统与新内阁的最大挑战是什麽?如何结合产业的史观以及新时代的价值观,选择站在最好的战略位置,以迎接在AI与半导体技术突飞猛进所带动的变化?政治与经济风险之间如何找到台湾的最佳解?

变动时代中宏观策略的重要

展开

「如果AI是答案,那麽问题是什麽?」在2024年的AI EXPO中,我们不断抛出这个大哉问,希望跟参与的所有企业、学校以及政府单位共同思考,除了不断降低成本、增加效率之外,AI的突飞猛进对于现况究竟会产生什麽影响?媒体在这波浪潮中又如何启动对话与讨论?

从AI EXPO一探台湾科技产业能量

展开

在连续不断的地震和滂沱大雨中,2024年的AI EXPO正式展开在花博三天展会。首度公开分享,从2022年疫情期间开始的这场展会,如何结合对台湾产业既有优势、未来潜力,以及对于社会公益及文化的期待?经历三年看到哪些发展脉络? 

中东乱局的深入思索

展开

在伊朗与以色列互打冲突看似并未扩大的此刻,中东不同国家与组织之间的风暴底层问题,仍未解决。对于台湾而言,我们关注的除了产业是否受到影响、供应链有哪些潜在风险之外,还要更深入思索与人、社会共识以及文化相关的议题。

社群媒体诈骗真的无解吗?

展开

虽然有立委已经提出台湾的「人工智能基本法」草案,但在此之前,或许应该先看看Facebook长期以来的各种诈骗。无论是假冒财经名人开炒股社团、假帐号、假商品……如果对于这种大家都耳熟能详却只能自求多福的诈骗,都无法拿出有效对策,那麽面对更难辨真假的AI,应该要如何有效管制以避免伤害?

创意、创新、创业的难题

展开

检视过产业历史发展后,如何理解现况并掌握未来方向?美中贸易战、疫情造成全球资金大幅变动、既有产业供应链破碎转变、AI突飞猛进,再加上民众生活型态的改变,对于许多新创企业来说,大环境如同云霄飞车般瞬息万变。要如何创造客户需求、创造新价值,并找到企业独特的定位,更是不容易的考验。

从产业分析到产业史观

展开

4月初,台湾发生921之后的最大地震,也展现出台湾社会无与伦比的韧性与应变力,而这些能力,都是从百年动荡中淬炼出来的。如果从西元1900年看起,几乎毫无例外,当外在环境愈发严峻的时刻,台湾产业就迸发出更大生命力,累积出举世无双的产业结构与发展路径。到底,这是如何做到的?

台南四百年与头城百年

展开

很多人知道,台南跃上全球舞台、也意味着台湾开始具有世界能见度,始于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安平建筑热兰遮城,至今正好400年。较不为人知的是,宜兰头城因为1924年的一场大洪水,改变了地方产业生态。面对巨变,百年头城如何发挥韧性,突围再起?

旧的美好时代飘然远去?

展开

在新价值、新行销逐渐成形的此刻,过去大家习以为常的商业赛局,正面对或大或小或快或慢的转变及挑战,这意味着旧的美好时代已经飘然远去?当科技更迭快速超过过去的经验与想像之后,有哪些是不变的原则?我们应该如何识别并加以掌握?

投资背后的价值定位

展开

IC之音的新摄影棚正式启用,在传统媒体产业面对极大经营挑战的此刻,如此规模的硬件投资背后有哪些策略思考?从企业经营层面、产业变化,以及科技快速优化迭代不同面向切入,又有哪些价值?

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

展开

从Sam Altman的7万亿美元晶圆厂计划中,我们了解到,有些过去习以为常的商业模式已在快速转变,例如,因AI而受益的公司相对很集中,而且这样的趋势看起来不会改变。台湾应该如何站在制高点想像未来的改变,从过去的发展历史中,包括韩国、国内的崛起及转型,如何找到台湾在这盘大局当中的最佳定位点?

Open AI要用7万亿美元打造晶圆厂?

展开

Open AICEOSam Altman 宣称由于AI发展的算力严重不足,他要募集7万亿元建立晶圆厂来支持AI所需要的算力,资金由阿拉伯国家挹注,晶圆厂则交由台积电来经营。虽然这只是「宣称」的计划,但会不会对台湾的半导体发展产生影响?可能会产生什麽样的影响?是风险或是机会?

台湾是边缘或核心?

展开

很多人说台湾有许多结构问题需要改变,这应该是任何国家同样都面临的挑战?那麽,如果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台湾可以如何迈出改变的第一步?如何在一波又一波的科技浪潮、政治变幻中,找出最佳立足点、顺势而上?在2030年之前,将是无可回避的关键提问。

新年新希望与省思

展开

农历年假期刚过,年节气氛仍浓,不过2024年的第二个月也已即将进入下旬,除了与家人团聚、休息或充电之外,相信2024年的新计划也已经起跑。今年的发展目标,不同产业是否有不同重点?经营者、主管和年轻时代员工,又该如何为自己订出合适的新计划?

天选之国、天选之民

展开

延续上一集的历史视角,有人说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则是国内人的世纪。不过,这样的推论是合理的吗?国力的定义在科技与政治经济变迁影响下,产生了哪些典范转移?台湾为什麽可以称为「天选之国」?身为「天选之民」的我们,应该在全世界扮演什麽角色?

120年的历史视角

展开

很多人发现,2024年冬天的上海和过去不一样了。喧闹的街道不再拥挤,装潢华丽的精品店只剩下店员,静安区的老洋房和梧桐树,有种繁华落尽后的宁静与沉思。如果从20世纪初始八国联军之役算起,这120年来的国内究竟经历过哪些历史转折?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又有什麽转变?

三星为什麽要灭台?

展开

前段时间媒体报导,三星集团董事长来台密会某些企业家,各种揣测随之甚嚣尘上,包括多年前传说的「三星灭台论」也重新被提起。然而,真相跟媒体报导之间始终有着遥远的距离,从专业的产业分析角度来看,事实恐怕正好相反。那麽,究竟有哪些值得我们了解的现象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