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领域发展渐成熟 智能建筑起飞指日可待 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跨领域发展渐成熟 智能建筑起飞指日可待

  • DIGITIMES企划

财团法人台湾建筑中心CEO许铭文。
财团法人台湾建筑中心CEO许铭文。

随着云端运算、传感器、物联网的技术或应用环境渐渐成熟,各种智能应用也开始进入导入及实用的阶段,智能建筑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尤其在全球人口高度集中在都市之际,加上能源价格居高不下,极端气候影响愈来愈明显,如何透过信息科技(ICT)提升生活品质,智能建筑不但成为关键应用,更因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跨产业领域的生态链(Ecosystem),从建案设计、建材选用、施工布线、到建案的管理,随处可见ICT与建筑两个产业领域的观念与技术碰撞,不但体现市场对于建筑品质与舒适安全生活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台湾也可因此发展出另外一个极具商机的新型产业。

智能建筑全球商机无限

华业建筑师事务所建筑师薛昭信。

华业建筑师事务所建筑师薛昭信。

台湾建筑中心CEO许铭文指出,台湾建筑中心主要是负责智能建筑认证及展示空间示范。而随着移动科技及云端运算,也已经开始影响智能建筑趋势。如透过视觉及触觉等界面设计,智能建筑已经改变许多居住在其中的人类的空间观念,自然也开始影响到实体世界,如智能流通的出现,就可能会影响未来的智能城市运作。

第二个趋势就是整个软件、硬件、移动、云端应用,已经整合产生出新的运作模式。第三个趋势就是许多与智能建筑有关的科技应用,其实已经不再局限于建筑范围,如目前已经出现绿色港口的概念。

许铭文强调,智能城市的商机无穷,光是大陆从2012年到现在就建立了100个智能城市,预计未来会增加到600到800个智能城市,衍生的商机可能高达2万亿人民币。

日本BP社预估,智能建筑全球商机预估至2030年,商机可达9,980亿美元,谁能掌握智能化技术,就能掌握未来的商机。事实上,除了建筑本身,网络设备、建材等相关产业也很重要。以智能建材为例,许文铭认为,台湾目前还领先大陆,如何利用两岸之间的差距,努力去掌握商机,将是政府及业者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以BIM进行智能绿建筑设计与管理

透过建筑信息模型化(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建立永续绿建筑、智能建筑及物业的管理平台,虽然已经成为智能建筑的管理显学,但华业建筑师事务所建筑师薛昭信指出,BIM可以为业主带来什麽实质上的效益,可能才是许多人的关注目标。

薛昭信指出,永续经营最重要的观念,在于人与环境能否共存,但建筑业很少在注意生命周期的概念。事实上,传统的设计模式,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在设计阶段时,就可能就会产生信息遗漏,施工阶段又会漏掉一段,而在交屋之后,信息遗漏的问题会更加严重。

因此,薛昭信认为,BIM存在的目的,应该是要设法建立永续智能绿建筑的管理平台,让建筑未来能跟自然环境共存及互动,而且能像飞机一样,可以随时抽换更新物件,飞机可以因此用几十年,而且愈来愈进步,建筑生命周期也可以因此而延长,最后成为自行进化的智能绿建筑及零碳建筑。

现今的建筑管理之所以会需要BIM,薛昭信认为,主要是希望能整合连结建筑生产链构架,包括设计、施工等阶段,顾问群与产业之界面垂直水平整合,同时可弥补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信息落差,并利用IT科技提升生产,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品质、缩短工期的目标。

要达到前述目标,首先要建立对BIM的正确概念。薛昭信指出,BIM必须涵盖设计、建构及营运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因此一定要拥有建筑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持续发展的相关信息,并且能使用整合式的工具,规划和模拟建筑工程、流程及管理,建筑业的生产力才能有所提升。

因此,BIM不只是一个设计工具,而是一个专案整合平台,所需要的数码信息,必须是动态,而非静态,同时还要有共同语言的视觉化沟通工具,才能整合连结从设计、制造、施工到营运的所有程序。

薛万亿信认为,使用BIM的效应,其实要持续延伸到后续的整合及营运,如建筑物在10年后,有无使用BIM的花费差别,将会变得比较明显。如在设计及整合阶段,虽然已可节省至少30%的工程费,但营运阶段可以节省的费用更加可观,尤其是能源价格迅速上涨之际,薛昭信认为,台湾导入BIM的效益,很快就会追上日本、德国等先进国家的标准。

BIM在设计阶段其实就可以产生不少效益,如在确保计划符合所需方面,包括结构分析、风力分析,都可透过模拟完成,而在设计评估与审核时,许多太阳辐射、散热等问题,都可透过BIM来解决室内环境与建筑设施的复杂关系,如模拟智能开窗可能产生的效益,掌握更多信息,才能创造符合市场所需的设计。

导入BIM若能在设计阶段产生上述效益,在施工阶段时,就能进行可靠、准确的估价和成本管控,如利用时间轴模拟出各种施工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便整合预算、流程与管理,并确认、指导与追踪施工流程,以缩短专案时程。

如此一来,建筑物在进入营运阶段时,就可提早行销时程,增加建筑物的价值,优化建筑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实践永续绿建筑的价值,并整合管理出更具体的资产及相关信息,做为下一个阶段的营运基础。

薛昭信引述ARCHIBUS & GBBN的调查,BIM智能物管平台至少在成本节省方面,可以带来34%的效益。但因为信息的深度、广度、流动性及模式的复杂,也让整合变得更加困难,成为BIM在实际应用方面的挑战。

由于信息的不连续会产生许多浪费,薛昭信特别强调,信息是动态,而非静态,因此导入BIM时,必须从设计、施工到营运,都要设法让信息不断的深化、广化,如从设计到施工阶段,要注意空间、系统、设备配置的不断变化,而从施工到营运阶段,建物数据、竣工配置、编码、保固和备用信息,都必须要整合深化。

因此,如何在设计、施工及营运团队之间,做好整合专案及使用管理,一直是BIM平台数据整合的目标。但薛昭信指出,台湾相关产业因为企业规模不够大,想要整合这麽多的信息,确实有其困难,但一旦整合之后,各个系统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薛昭信指出,相较于传统建筑物,运用BIM可以为物管业主带来的整体效益,使用年限愈久,维修支出反而较低,包括人事成本、设备维运及更新、节省能源等,而租金收益还会因为空间使用效率的增加,及服务品质的提升,而可能因此增加。导入BIM不管是在预算、品质及永续经营方面,都可让人与环境因此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