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刺激应用 智能住宅成形 智能应用 影音
Event
member

技术刺激应用 智能住宅成形

  • DIGITIMES企划

台湾多数大厂都已投入智能住宅研发,不过目前产品仍以豪宅为主。DIGITIMES摄
台湾多数大厂都已投入智能住宅研发,不过目前产品仍以豪宅为主。DIGITIMES摄

智能住宅大量应用了自动化技术,控制家中的各式设备,让生活更便利,目前技术面已相当成熟,技术的成熟也让应用有进一步拓展,就此来看,智能住宅在技术与应用两端都已成形,只缺市场需求的启动。

智能家庭是自动化技术从制造业延伸出来的新应用,一栋完备的智能家庭必须有效运用自然环境及整合高科技,让建物拥有聪明大脑(中央监控、系统整合)、与完善布线的基础设施,同时具备操作容易的人机界面,让生活空间达到安全监控、健康照护、便利舒适、永续节能等4大目标。

智能家庭与许久以前Intel提出的数码家庭有时会被搞混,但两者的概念差距其实甚远,数码家庭的主要功能是影音娱乐,透过各种通讯技术(主要是无线),串连家中各种影音硬件如音箱、电视、个人电脑,乃至于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让信息在这些不同设备中可以无缝串流,智能家庭的功能则是前面提到4个目标,利用自动化系统控制家中的各类开关,如灯具、保全、空调、电力等,简单来说,数码家庭是可移动的,也就是你搬家时可以带走的,智能家庭因多为有线通讯,且其线路都布建在建筑体中,因此整体系统属于房屋的基础建设,搬家时带不走的。

欧美起步快 自动化已成基本建材

智能家庭这几年逐步成形,不过早在1984年起,美国联合科技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Building System)在康乃迪克洲所建造的CityPlace Building,之后各国陆续出现不少具备智能概念的建物,其中最具知名度的莫过于比尔盖兹位在美国西雅图的住家。

「矽晶微处理器及记忆芯片的装置,加上软件的带动,将使整个房子具备互动网络的特徵,这是未来几年后上百万栋房子都会有的特徵。」比尔盖兹在1996年出版的「拥抱未来」一书中,曾经用这麽一段话来描绘自身住家,同时也点出建筑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经过长年的发展,欧美国家自动化系统早被视为家用设备,它与建物的关系就如同灯光、厨具、空调般密不可分,对欧美建筑物来说,自动化系统就是基本建材的一部份,亚洲的发展则较慢,日本的智能家庭产业在2000年启动,韩国与台湾则是在2005年左右才分别投入,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大陆,虽然起步较晚,不过由于多数基础建设是近年才动工,因此可以一步到位的导入最新系统,因此就目前来看,国内大陆反而是现在亚洲甚至全球智能家庭系统最先进的国家。

目前台湾厂商在智能家庭系统的功能设计方向,都以内政部建筑研究颁布的「智能建筑标章」为主,包括信息通信、安全防灾、健康舒适、设备节能、综合布线、系统整合及设施管理等7项,其国内统整合与设施管理为是市场现有系统的基本功能,其他5项则视系统整合厂商与建商的诉求导入。

台湾产业的利与弊

台湾在智能家庭领域的发展的优劣势都来自产业规模较小,台湾缺乏明确的指标性领导业者,因此发展力道小于日韩两国,毕竟智能家庭涉及层面相当广,日韩两国受惠于产业规模庞大且结构完整,拥有许多大型集团(例如:三星、松下电器等等),旗下事业范围几乎涵盖生活所需各种设备,不仅大幅降低跨产业沟通的阻碍,也成为推动智能生活科技产业的主要动力。

日韩两国以集团力量来主导智能建筑发展的做法,虽然可以加快发展速度,但若要向上形成智能社区,就容易遇到瓶颈,由于各厂牌皆朝封闭式架构发展、系统规格自成一套,不同厂牌间无法互通,社区如果要传递内部信息,例如:访客告知、挂号信收取、活动公告等,极难将沟通管道整合至自动化系统上。

此外,单一家庭内也有面临互通性问题的可能,同样受到各厂牌走封闭架构的影响,所有家电设备必需属于相同厂牌,才能享受到自动化控制的最大效益,假若使用他厂产品,自动化范围就只剩下开、关两种功能而已。

反观台湾由建商来主导智能建筑的作法,虽然起步较晚,但因为没有互通性阻碍,反而让由智能家庭的点扩及发展到智能社区的面,综观现在台湾北中南三地的建案,不乏以IT科技作为行销重点,这些科技住宅过往应用以居家安全监控及联网便利性为主,近年则多朝情境控制、节能、健康照护等面向发展。

供需两端的发展问题

目前,智能建筑产业在发展上,在供需两端都各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需求端涵盖范围虽广,但以普罗大众为主,供给端则是建商或建设公司。

需求面主要的问题在于市场兴趣不大,因此拓展速度被延宕,台湾民众在购屋时,考量的是价格、地段、周边环境等因素,住宅内有没有「智能功能」,其实不是那麽重要,再者,除了动辄上百坪的豪宅及透天厝外,多数民众居住空间约莫在20?40坪左右,对他们来说,手动操控家中设备,不过是多几个动作或脚步而己,虽然不像自动控制那麽方便,但也没有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换句话说,这些自动化控制的设备,不过是房子的奢侈品而非必需品,能够使用当然很好,如果没有也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尽管如此,业者仍看好未来发展,事实上,自动控制设备的触角已从豪宅开始扩及一般住家,另外科技从业族群也是建商的先行目标族群。

台湾的科技业从事者,对IT的接受度向来比一般人高,可望成为数码概念住宅的先期目标市场,若能创下销售佳绩,引起其他建商跟进,自然能吸引其他民众的兴趣,塑造市场正向循环成为发展能量。

回到供应端来看,在探究问题前,有必要先了解智能住宅的产业供应链,根据建研所数据,这条供应链以建设公司为起点发包给设计团队规划蓝图后,再交由营造团队建构出智能建筑。

其中,设计团队包括建筑师、系统整合规划顾问、物业管理服务、结构与空调技术、水电及机电公司,营造团队则有营造、监造、系统、建材设备等厂商,至于建筑体落成后,则是平台营运、加值应用、社区大楼、室内设计等业者的服务范围。

异业鸿沟 提高整合难度

由此观之,智能住宅横跨建筑与ICT两大领域,两者各具不同专业知识,在产品生命周期与商业模式上也差异甚多,凸显出「整合」上的难题。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建物的内部施工、管线配置及相关法令规范,不是一般ICT业者所能掌握的知识,在设计产品时容易面临不符使用需求的窘况,以台南的佳园建设为例,该公司当初在导入智能住宅规划时,便因为在市场上找不到立即合用的照明开关控制系统产品,才决定自行研发并命名为神灯系统,应用于台南推出的「鼎极佳园」建案上。

因此,目前以建商来主导智能建筑的现象较普遍,然而ICT产业分工既细且杂,一户智能住宅所使用科技设备,可能得横跨好几家不同公司,建筑业者在不了解ICT产业的情况下,难免会萌生一些不合理的期待,此时就有赖系统整合商居中协调。

台湾智能住宅产业发展虽已有一段时间,但整体来看,目前仍属起步期,其实就技术应用来看,所有应用于此者,都是已成熟的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关键点在仍在于建商心态,现在建商多将智能住宅整套系统导入至豪宅中,对消费者的诉求设定为奢侈品,降低了一般民众的导入意愿,其实智能住宅系统可大可小,在中价位的住宅可导入功能较阳春的系统,如水、电、瓦斯三种能源的控制,借此加加强民众的导入意愿,让智能住宅概念加速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