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科技廊带 高雄智能转型弯道超车
高雄虽为台湾六都之一,但市长陈其迈表示,高雄转型起跑的比较慢,面对智能城市的趋势,必须想方设法弯道超车。 以高雄产业概况来看,2021全年销售额达到近新台币5.58万亿元,其中,二级产业(制造业、营建工程业等)约占54.46%,而在这之中,化学材料业(中油等)、基本金属业(中钢等)、电子零组件业(日月光等)占高雄制造产业值65%。目前高雄除了金属产业产值占全国31%、石化产业产
Climeworks打造二氧化碳移除工厂 为何一再相中冰岛?
二氧化碳移除(carbon dioxide removal)技术新创公司Climeworks宣布将在冰岛打造第二座商业二氧化碳移除工厂。这座工厂未来每年预计可捕捉并储存3.6万吨二氧化碳。 据CNBC报导,Climeworks将在冰岛的建造一座名为Mammoth的二氧化碳移除工厂。这是Climeworks在冰岛的第二座工厂。新工厂启用后,将能与第一座工厂合力每年移除大气中4万
日运电船新创提案 冈山县拟盖GigaFactory
日本又有一笔大型蓄电池厂建设案,但这次大型蓄电池工厂建设地点不在北美或国内,而是日本冈山县玉野市,日本大型蓄电池与电力交通工具新创Power X将在该地建设年产能5GWh、相当于5具原子炉额定功率的蓄电池工厂Power Base,预定2023年完工,2024年开始生产供货。 虽然Power Base的生产规模明显不如年产能已达24~35GWh,由Panasonic与Tesla
2年前呼吸器急缺让小众市场发光 工控触控应用逆势成长
全球消费性应用需求下滑,冲击供应链成长前景笼罩阴霾,但利基型应用如工控及医疗等需求仍延续热络,触控面板解决方案厂创为精密表示,目前触控面板产能利用率达9成,随着汐止新厂逐步到位及增加新产品线,2022年营运成长性将优于2021年水准,毛利率可稳坐40%以上。 董事长暨总经理赵书华表示,不同于与其他同业竞争对手,创为20多年来的市场定位明确,专注于利基型应用市场,并未经历同业在
乌俄战争加快欧盟能源转型 日企研发制氢设备追赶
乌俄战争促成欧盟推动进一步能源转型,倍增2030年电解制氢目标,从年产500万吨调高到年产1,000万吨;而欧盟修改目标,主因在欧洲厂商率先进行大规模电解制氢设备投资,目前居于领先地位,这引发其他国家厂商紧张,因此日厂也开始研发大型电解制氢设备,希望2025~2030年商用化。 日本进度最快的是化学大厂旭化成(Asahi Kasei),其模块化电解制氢设备每个模块的年产氢量,
数百万电动车退役电池 如何再利用?
未来几年将报废数百万辆电动车,但其电池组除了能回收稀有材料以制造新电池,日产汽车(Nissan)和雷诺(Renault)等汽车大厂正在将电动车退役电池用于储能系统。 根据华尔街日报(WSJ)报导,国际能源署(IEA)估计,2021年全球对电网规模电池的投资达到68亿美元,高于2020年的40亿美元。IEA表示,目前全球道路上有1,000万辆电动车,到2030年此数字将增至3亿
宏恩以数码化实践ESG永续发展 为环境坚守最后一里路
近年ESG、净零碳排、永续发展等辞汇爆红,跃为全球显学,连带使循环经济成为各方看好的商业模式。其实早在1988年、即距今40多年前,当大家仍习惯以掩埋或焚烧方式来处理废塑胶时,现任宏恩集团董事长的洪哲盛便毅然投入废塑胶回收事业,比多数人更早踏上循环经济旅程。 「烧掉废塑胶,会造成二气化碳污染;埋掉废塑胶,亦将对环境造成严重伤害,」洪哲盛说,具化工专长背景的他,有感于塑胶产品被
TetraMem打破现有处理器架构 打造IMC芯片助力AI应用
TetraMem是位于加州的半导体新创,以创新的存储器内运算(In-Memory Computing;IMC)架构及半导体装置提出解决方案,克服冯诺伊曼(von Neumann)架构瓶颈,提升节能效率和运算速度。DIGITIMES专访TetraMem共同创始人暨CEO葛宁(Glenn Ge),畅谈技术创新突破以及对未来产业发展的看法。
智能制造下半场 数码转型如何接轨净零趋势?
制造业发展ESG、迈向净零碳排成为近年产业努力目标。台湾中小企业面对现今少量多样生产型态、急单产线变动等,如何运用新兴科技,加速产业数码转型,一直是近年产业热议的焦点,但随着全球加快净零脚步,如何在数码转型同时兼顾减碳节能,也成为产业能否接轨国际的关键。工研院因此建议,企业可从网络环境、生产设备、营运管理三面向着手,透过5G专网、工业物联网、AI虚拟助理等强化企业净零碳排竞争力。
同享疫情红利 任天堂、Sony体质造就业绩差异
日本代表性的两家游戏机业者任天堂(Nintendo)与Sony,均受惠于2020年疫情封城的游戏需求,也困于2021年半导体短缺导致游戏主机供不应求,但双方2021会计年度(2021/4~2022/3)的娱乐事业表现,却因政策与企业体质不同,产生一升一降的差异。 根据日本第四大综合性杂志、周刊邮报(News Post Seven)报导,任天堂2021会计年度的营收营益比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