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绿电的电动车充电站窒碍难行 问题出在哪?
截至2021年为止,全世界累计销售超过1,300万辆电动车,占所有气销售总数仅3%。欧盟规定,自2020年起,欧盟境内95%的新车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得超过95克。另根据勤业众信报告指出,全球动车未来10年年均复合成长率(CAGR)上看29%。最后,彭博(Bloomberg)也表示,2040年时每10辆卖出的新车当中,就有6辆是电动车。上述种种,无不明示或暗示,即便车主现在开的还是燃油车,但是未
国内召回逾11万新能源车
国内7月执行超过38.6万辆汽车的召回移动,包括诸多知名品牌。根据释出数据显示,共有10个品牌与14家车厂,透过市监总局发出16个召回通知。牵扯车款42种,规模显着高于5、6月的23万辆。 Pandaily报导,吉利的召回车数最高,约为12万辆,车型包括Emgrand GS、 Emgrand GL与2019 Boyue。其中2019年的Boyue召回数量超越9.4万辆。本次召
矿产价格大涨 国内废电池产业链快速发展
国内政府近年开始推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双碳政策」,加速发展新能源车产业,也带动上游电池材料钴、锂、镍等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乐金能源解决方案(LGES)、宁德时代等电池业者面对成本压力,将目光投向电池回收,华友钴业、赣锋锂业等具备废电池回收技术的国内业者也受到瞩目。 电池原料自2021年以来价格持续上涨,以碳酸锂为例,上海钢联电子商务数据显示,电池用碳酸
巧新定制化轮圈、悬吊系统相关零组件订单回温
巧新2022年6月合并营收达新台币5.09亿元,累计2022年上半合并营收达33.40亿元,虽因国际情势不稳、芯片短缺、国内封城、船运缺柜、铝价跌价损失等负面因子干扰,品牌车厂与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机动性调整生产排程的步调下,进而有部分新车款订单递延出货之情形,是巧新6月、上半年营收皆分别较2021年同期减少的主因,然巧新持续优化生产效率与调整产品结构组合,拉升再生铝圈出货表现,有助公司未来营运表现
米其林轮胎转型 发展氢燃料电池系统
根据DIGITIMES Research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电动车销量为657.6万辆,预期2025年达到2,964万辆,将带动电池装机量倍增。 轮胎大厂米其林(Michelin)为因应全球趋势努力转型,规划出4R计划,非别对应减量(Reduce)、再使用(Reuse)、可循环(Recycle)、再生复原(Renew)。 除了在轮胎本业方面,米其林近
不受市景影响 车用持续带动和勤精机业绩成长
近期市场普遍对于下半年景气抱持着反覆的态度;不过仍有部分业者在车用等领域的带动下,对第3季甚至下半年依旧随持着正面乐观的看法。 高端精密冲压大厂和勤精机表示,先前受国内封控影响的递延出货加上新订单出货,拉动6月营收成长,特别是美系电动车业者等主要客户稳定增量,包括建筑工程用结构件、重卡零件、美系电动车刹车零件等新品出货成长,以及门锁平台件海外新订单出货畅旺等,均为营收成长主因
背靠产业聚落与地利优势 台中能成离岸风电产业重镇?
随着全球极端气候造成的冲击越来越严峻,如何减少碳排放也成为刻不容缓的议题。自欧盟2021年打响碳关税(CBAM)第一枪后,各国对于净零碳排的移动也采取较以往更主动的作为,随之带动各国对于像是新能源车、绿能转型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台湾在2022年3月正式公布「台湾2050净零排放路径」,其中能源转型路径明确规划出,2050年离岸风电装置量要达到40至55GW(百万瓩)。台湾在
【企业ESG环保作为系列报导-6】丰田为何改变策略转为支持纯电车?
即便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造成芯片短缺、汽车业停工断链,日本丰田汽车营收却逆势成长,在2021 Fortune 500大全球企业营收排名进步1名,上升至第9名,超越了德国大众汽车(Volkeswagen),并且销量达到全球第一。在新能源车的发展上,丰田原先坚持走自己的路,以油电混合技术为主,近期却已改弦易辙,转为支持纯电动车,背后原因颇值得推敲。 值得注意的是,丰田
新能源车为汽车自动化生产带来哪些转变?
2022年光是2月,全球电动车市场销售量逾54万台,年成长率为91.7%,电动自行车的市场也日趋火热,尤其在德国市场,年成长相较2021年多达近36%。火爆的成长态势,证明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生活型态的追求也大不同,更加注重健康、环保、运动与生活品质等议题,进而使全球新能源产业逐渐转型愈来愈受关注与重视,这其中也为产业的相关制造技术带来新的变化。 理论上,无论电动汽摩托车或自行
工厂自动化变化多 机械安全走向All-in-One
智能制造浪潮来袭,工厂自动化需求提高,不仅对相关自动化产品和方案的需求成长,对机械安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如何通过机器和设备自动化,确保人、机器和环境的安全,不只制造商本身相当关注,包括供应链也受到严谨规范。 台湾皮尔磁资深服务暨产品技术经理王绍维举例,像是因应近年新能源车加速发展,产业积极扩产,目前观察到包括Tesla在内的各家车厂,不只以身作则要求厂内所有使用的制程设备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