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科技廊带 高雄智能转型弯道超车
高雄虽为台湾六都之一,但市长陈其迈表示,高雄转型起跑的比较慢,面对智能城市的趋势,必须想方设法弯道超车。 以高雄产业概况来看,2021全年销售额达到近新台币5.58万亿元,其中,二级产业(制造业、营建工程业等)约占54.46%,而在这之中,化学材料业(中油等)、基本金属业(中钢等)、电子零组件业(日月光等)占高雄制造产业值65%。目前高雄除了金属产业产值占全国31%、石化产业产
背靠产业聚落与地利优势 台中能成离岸风电产业重镇?
随着全球极端气候造成的冲击越来越严峻,如何减少碳排放也成为刻不容缓的议题。自欧盟2021年打响碳关税(CBAM)第一枪后,各国对于净零碳排的移动也采取较以往更主动的作为,随之带动各国对于像是新能源车、绿能转型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台湾在2022年3月正式公布「台湾2050净零排放路径」,其中能源转型路径明确规划出,2050年离岸风电装置量要达到40至55GW(百万瓩)。台湾在
跟进Tesla压铸一体成型 自动化市场跟着吃香
以往汽车制造商习惯采用冲压技术生产车身零件,直到Tesla Model Y一举采用压铸一体技术,将原本使用超过70个零件的车体底盘一口气简化成1个。挑战传统冲压、焊接工艺的大幕拉开,也让其他车厂有意跟进,其不止将为汽车制造工艺带来革新,自动化市场也跟着吃香。 业界指出,压铸一体成型能够减轻车身重量,但同时,由于一体成型将导致组件变得更重,搬运非常困难,得仰赖更大型自动运输上下
专家示警塞港问题还没完 制造业爆仓、生产排程成严峻挑战
疫情反反覆覆再起,制造业几乎一整年都面临着严峻的塞港问题至今未解,近期更有专家示警,短期内恐怕看不到趋缓迹象。然现在不止前线一柜难求,如今业者恐怕更将面临到因塞港所造成的仓库爆仓周边效应,加大制造业在供应链管理与生产排程的严峻挑战。 疫情肆虐加之全球货物量暴增,航运供应链到2022年仍然陷入紧绷至今都未有缓解,有专家透过数据发现,亚洲货物从工厂出货到北美港口完成卸货所需要的时
高钢价时代 手工具、扣件业等下游业者如何延续外销佳绩?
欧盟碳税、台湾碳费将陆续上路,钢铁业被列为第一波课徵对象将首当其冲,中钢董事长翁朝栋因此表示,未来钢铁成本每吨至少要多30至60美元。而面对高钢价时代来临,未来恐不只是个别产业或企业的竞争,而将是供应链竞争,因此不只是上游钢铁业,中钢也呼吁中下游业者也需积极朝高值化转型,提升产品附加价值,透过建立更紧密的上下游夥伴关系,才能摆脱碳有价所带来的压力与束缚。 欧盟碳关税初步看来对
汇损成转型「最后一根稻草」 传产追求无痛升级盼尽速步上轨道
今年台湾外销出口畅旺,但新台币汇率表现仍旧强劲,不少传产因此大受影响,汇损更成为不少厂商转型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同时面临升值与升级压力,也让传产动作纷纷加快,如今更希望能够在压力紧迫的当下,缩短数码转型的导入阵痛期,以求更快接上升级轨道。 汇率压缩获利 推动转型的「最后一根稻草」 根据统计处数据,今年以来新台币持续站
3个月无痛升级 达易智造助车用扣件厂拿下大单
廖家宜/台北 台湾工具机大厂永进机械近年转型成立达易智造,将其过去近70年的制造与精实管理经验淬炼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希望透过低成本、微服务的架构协助台湾制造业无痛升级。永进机械暨达易智造总经理陈伯佳近日也受合作夥伴AWS之邀,分享永进机械在数码转型的实战经验,更透露旗下达易智造在3个月内协助国内车用扣件大厂利用「无痛」的方式数码升级,还因此抢下美国车业客户大单,证明其实数码
以智能科技活络在地经济 打造具台湾特色的地方创生
王明德/台北 「地方创生」一词是2014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所提出,当年是为了解决因人口集中于东京、地方发展受困与劳动力减少等问题,希望以地方政府订立发展计划、中央支持的模式活化地方经济。城乡落差问题也困扰着台湾,因此也援引概念,并因应各地的政经、文化特色,以智能科技为支点,推动地方产业数码转型,资策会的地方创生处,就是在此背景下成立。 资策会地方创生